近年来包括动态血糖仪、血压仪、心率、睡眠监测等24小时可穿戴设备走红,一些中老年人群尝试利用可穿戴设备管理慢性病,还有健康年轻人群佩戴设备“未雨绸缪”。
动态血糖仪是否测得准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高非说,如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仍是“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动态血糖仪的数据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根据仪器运作原理,确实是可能出现误差的,比如“钉”入皮肤时,探针出现了弯曲,监测数据就可能不准确;患者本身有皮肤病的,也可能因为皮肤状况影响监测。
临床上因为佩戴动态血糖仪,导致极度焦虑、紧张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苗青在门诊就遇到这样的患者:一名50多岁的女士,血糖本身并不高,空腹超过6mmol/L,OGTT2小时血糖为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卡在诊断标准值,“从诊断角度来说,她属于非常早期的糖尿病,但由于一直佩戴监测设备,整个人非常紧张,这样的情绪不利于健康”。
在专家看来,正常人群其实没有必要佩戴监测设备,焦虑人群更不适合。苗青说,正常人的血糖也不是一根直线的,而是波动的,正常进食后血糖也会升高。“我自己也戴过一次动态血糖仪,发现喝了一杯果汁后最高飙到了10mmol/L左右,当时也比较意外,但血糖很快就下来了。因为我是一名医生,所以不会特别紧张。但如果普通人看到血糖到了10mmol/L,必然会产生担忧。正因此,正常人佩戴动态血糖仪,有时确实会产生一些情绪干扰。”
(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