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鉴湖水。
剡溪穿越在群山之间。
《若耶溪西子浣纱石》 图源:安徽博物院公众号 中国美术馆藏
《墨笔人物花卉册·镜湖渔者》 图源:绍兴博物馆公众号 故宫博物院藏
《剡溪访戴图》 图源:云南省博物馆公众号 云南省博物馆藏
画作里的绍兴,有多美?黄宾虹的《若耶溪西子浣纱石》、徐渭的《墨笔人物花卉册·镜湖渔者》以及黄公望的《剡溪访戴图》,以静默的线条与墨韵,勾勒出绍兴的动人风姿。
若耶溪、镜湖、剡溪,风光旖旎,自古便令无数文人墨客流连。这个假期,不妨让我们循着雅士的足迹,畅游画境中的绍兴,探寻这3片诗意水域在新时代焕发的独特魅力。
漫步若耶,赏动静山水之趣
若耶溪,如今又名平水江。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中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静一动之间,尽显若耶溪两岸的宜人风光。于是,游览若耶溪亦可“动静结合”。
赏若耶之“静”。此地人文底蕴深厚,黄宾虹的画作《若耶溪西子浣纱石》便讲述了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典故。画中有溪流、树木、群山与西施,在丹青的定格中,游客可以穿梭古今,品味其中的小桥流水人家。这里的村庄富产“桥”,各种各样的桥,连接起生活的脉络,记录下光阴的流逝。
赏若耶之“动”。随着时代的演进,若耶溪畔的诗意生活有了全新的注脚,聪明勤奋的村民将这里的山水优势融入到了农文旅的发展中,像“平王线”公路就吸引了不少骑行爱好者。在滚动的时代车轮中,人们的生活不断地向前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是不少天文摄影爱好者的“乐园”。其光污染相较市区稍轻,且交通方便,若是遇上晴朗的日子,游客常能看到满天星空。国庆与中秋双节同庆,如果天气适宜,这里还可以赏月。
泛舟鉴湖,品文人风骨之意
鉴湖,又名镜湖,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各种名胜古迹。历代文人故事不断地丰富着鉴湖的底蕴,让它拥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赏鉴湖人文情调。在徐渭的画作《墨笔人物花卉册·镜湖渔者》中,渔者惬意自在,身披蓑衣,与山水融为一体。诗人陆游亦曾在鉴湖畔修建“快阁”,晚年时,他在此饮酒赋诗。如今,此地成为“快阁公园”,若是天气良好,常有周边居民在这里唱歌跳舞,伴随着鉴湖的波光粼粼,一派生活闲适之景。
另外,鉴湖游步道的向日葵花海正在盛放,在阳光之下美丽壮观。鉴湖一带,有大片美景等待着游客去观赏。
赏鉴湖文人风骨。徐渭是全才,他是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明代嘉靖年间,倭寇猖獗,经常袭扰百姓。才能出众的徐渭受到抗倭名将胡宗宪的赏识,受邀成为幕僚。他多次为胡宗宪出谋划策,抗击倭寇。除了徐渭,还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鉴湖三杰”——秋瑾、徐锡麟与陶成章,他们的英雄故事为鉴湖增添了铮铮风骨。
问道剡溪,寻名曲佳肴之乐
晋代的一个冬日,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突然起了兴致,想起了家住剡县(今嵊州)的友人戴逵,于是乘舟前往。但到了友人家门口时,他却掉转船头而返,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元代画家黄公望将这一故事绘成《剡溪访戴图》,让该典故有了水墨传承。而在今天的剡溪与嵊州,袅袅越音与飘香小吃吸引着八方游客。
赏越剧。在剡溪之畔的越剧小镇,建筑古色古香,山水宜人、如诗如画,更兼有越音传唱,婉转优美。赏越剧,更赏当地人对生活的热爱。这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来几句越剧。游客在此可以感受用越剧与生活对话。而当嵊州人走到外地,凭一句地道响亮的越剧,顷刻间就能拉近与同乡之间的感情。
赏小吃。小笼包、榨面、羊骨头、春卷等嵊州特色小吃,向来是嵊州的“金字招牌”。在嵊州城区,游客走几步就能吃到正宗的嵊州小吃。更深层的,是能感受到嵊州人的辛勤:或是早起与炊烟为伴,或是远走他乡、前往异地做小吃生意。如今,嵊州小吃已经遍布全国,甚至走向了国际,将这份独特的美味与匠心传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