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晚报

绍兴精品黄酒有了“专属基因”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02版:越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这一批新品种糯稻长势很好,再过10多天就能收了。”9月26日,在越城区东湖街道五联村里,种粮大户郑阿多蹲在田埂旁查看“鉴湖糯1号”的长势,欣慰地说。

  “鉴湖糯1号”是我市首次拥有自主选育的黄酒专用糯稻品种。今年6月,经过14年的筛选、改良和测验,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市舜达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鉴湖糯1号”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8月初,市农科院在郑阿多的承包田里推广试种了100亩,预计明年将在全市推广面积超1.5万亩。

  糯米作为绍兴黄酒的主要原料,全市酒企每年收购的糯米总量为四五十万吨,但却一直面临本地原料供应不足的难题。“‘鉴湖糯1号’的培育成功,结束了绍兴黄酒长期依赖湖北、安徽等地外引糯稻品种的局面。”全程参与培育的市农科院糯稻研究所工作人员赵鹏珂说,由于糯稻的稻茎软弱容易倒伏,还容易遭受虫害,本地种植大户更乐意选择种产量稳定的杂交水稻,因此绍兴本地市场上的优质糯稻远远跟不上酿酒所需。

  怎样的糯稻才能被称为优质糯稻?赵鹏珂给记者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糯米之所以是黄酒的“黄金原料”,就是因为糯米里“支链淀粉多、直链淀粉少”的特点,这正是酿酒成功的秘密武器。普通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约98%,而“鉴湖糯1号”的支链淀粉含量大于99.5%,直链淀粉含量低于0.5%,远低于普通糯稻的2%水平,可以说,“鉴湖糯1号”几乎全是支链淀粉,这让酿酒过程更快、更顺,黄酒的甜润度和口感绵厚度也能得到提升。此外,该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都要比普通糯稻含量低。

  赵鹏珂回忆道,2011年,市农科院开始培育工作,每年需要从七八千份样本中找到有培育价值的糯稻基因后确定200—300份“潜力股”,再不断改良完善。直到2020年,“鉴湖糯1号”出炉后开始批量试种,连续两年,亩产量均超550公斤,相较于普通糯稻产量增产5%。

  在酿酒试验中,“鉴湖糯1号”同样是佼佼者。2020年起,“鉴湖糯1号”开启黄酒酿酒实验,对市农科院带来的多个糯稻品种进行小试,测验结果显示,它在评比中脱颖而出,且口感好于以往常规的“绍糯9714”。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二级技术主管王兰说,“鉴湖糯1号”作为本地化品种,能更好地适配绍兴气候和酿造工艺,提升精品黄酒的专属性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