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晚报

初秋“彼岸”,有一场自然的“ ”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11版:人文周刊·赏游风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董晓晓 文摄

  初秋的江南,石蒜如烟火般绽放。它们不是最热烈的花,却以独特的生长方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意蕴,成为秋天里最灵动的风景。

  镜湖的草地、鉴湖的步道、五泄的山水,每一处石蒜都在讲述着生命的坚韧、等待的意义。

  让我们走进石蒜的世界,赏一场属于自然的“烟火”。

镜湖湿地:

  绿意丛中的

  “一把火”

  清晨的镜湖湿地公园,露水未干,草坪依旧葱郁。石蒜在这里并不铺展成海,而是稀稀疏疏点缀其间,需要用心去发现。偶尔一丛绯红跃入视野,像是秋日里悄悄许下的誓言。它们静静地生长在草地与林间,赤色的花朵在绿意中格外醒目,让人暂忘季节的萧瑟。

  “我原本打算去杭州植物园看石蒜,听说那里花开正盛,但又担心人多花少。没想到在镜湖湿地找到了这份意外之喜。”正在拍照的游客李女士分享道,“这些花不像花海那样扑面而来,而是需要你放慢脚步,细细寻找。虽然花量不多,但每一朵都很特别,像是藏在秋天里的小秘密。”

  石蒜,俗称彼岸花。最为人称道的,是它“花开不见叶,叶生不见花”的生长习性——春秋出叶,夏末秋初开花,花叶永不相逢。这种温度依赖的分化,让石蒜成为文学与民间传说的灵感源泉。“红焰灼灼映秋光,花叶生生两渺茫”正是对石蒜的深情描绘。也许正因为这份错过,石蒜才被赋予了离别、思念与轮回的寓意。

  在镜湖湿地,石蒜有的藏身于林间,有的顽强地从石缝中钻出,为蜿蜒小径增添一抹神秘的色彩。最常见的是鲜红色石蒜,花瓣皱且卷曲,雄蕊纤长如丝,宛如燃烧的火焰。它们不争春光,却在秋日里悄然盛放,点亮湿地的静谧与灵动。

  鉴湖步道:色彩交织的“秋之画”

  沿鉴湖游步道前行约2公里处,一场色彩的盛宴徐徐展开。这里的石蒜以红色和黄色为主,分布步道两侧,形成了一条自然的彩色长廊。红色石蒜鲜艳欲滴,黄色石蒜明亮温暖,二者交织出一幅浓淡相宜的秋日画卷。

  “我经常会来鉴湖散步,这两年发现石蒜越来越多了。”一位常来健身的市民说,“走在花丛中感觉秋天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黄色石蒜分为中国石蒜和忽地笑,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雄蕊长度:与花瓣齐长的是中国石蒜,雄蕊超出花瓣一个指节的则是忽地笑。这种细微的差别,为赏花增添了一份识花的乐趣。

  石蒜是中国本土植物,栽培历史已逾1600年,主要分布在江浙沪一带。它的育种周期极长——一颗种子从播下到开花,至少需要6年时间;而培育一个新品种,往往要等待20年。石蒜的耐心与坚韧,恰如秋天的沉静。

  五泄景区:山水之间的“红灯笼”

  若论石蒜盛开的壮观之美,当数诸暨五泄风景区。每年八九月份,这里的石蒜如约绽放,成为景区当之无愧的“顶流网红”。栈道两边、林荫之下,鲜红的石蒜一丛丛、一片片,微风拂过,摇曳生姿,像燃烧的火焰,又似散落的云霞。

  五泄的石蒜盛开在千年古刹周边,与山涧瀑布、潺潺小溪相映成趣。花瓣如丝,向后翻卷,簇拥成一只只镂空的红色灯笼;细长花蕊从花瓣中心迸射而出,宛若烟花,在青山绿水间绽放出短暂却绚丽的色彩。“每年这个时候,我的朋友圈都会被五泄的石蒜‘霸屏’。”诸暨的摄影爱好者周先生一边调整三脚架一边说,“我连续3年来这里拍摄,每次都能发现不同的美。有山有水有古刹,石蒜在这样的环境里显得格外有灵气。”

  石蒜与山水、古刹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最妙的是,当你站在千年古刹前,看着这些花开无叶的石蒜,会不由自主地把石蒜的“花叶永不相见”,与佛教文化中的“彼岸”意象作一联想。当连片的石蒜在五泄渐次盛放,最终成为一片石蒜海时,那景象宛如大自然在初秋点燃的烟火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