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可阅 处处可读
一城诗书 满街文气
日期:09-26
本报讯 “新型微阅读空间”遍布绍兴城市,成为全民阅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昨天下午,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我市“新型微阅读空间”建设情况,它已如“星星之火”,点亮了市民精神生活。
我市现已基本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全市已建成图书馆主题分馆23家、城市书房133家、乡镇图书分馆103家、图书流通站445家。今年,我市文旅部门扎实推进阅读驿站等微阅读空间的布局和推广,在全省先行先试,积极打造更亲民、更便捷、更智能化、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型微阅读空间”,让书香更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
据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葛建民介绍,我市“新型微阅读空间”建设紧紧围绕全市现有基础设施与配套资源分布,重点在商业综合体、社区周边、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与地铁站台等场所进行科学布局,强调点面结合、统筹推进,避免同质化,满足多元阅读需求。今年,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与景区、医院、街区、博物馆、咖啡馆等机构合作,共建35家风格迥异、功能互补的阅读驿站。其中,绍兴图书馆重点打造绍兴市妇保院、书圣故里南门游客中心、北纬30度咖啡馆、大禹陵游客中心等10家阅读驿站。绍兴图书馆与市轨道交通集团联合打造“悦享·书香地铁”项目,实现阅读进地铁,将阅读融入市民出行场景,打通新型微阅读空间的“最后一米”。
绍兴图书馆“新型微阅读空间”建设还聚焦读者体验,使微阅读空间成为传统图书馆的“缩小版”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特色版”,并设立亲子共读区、老年阅览区、数字体验区等多种特色功能区,提供扫码阅读和VR阅读体验等新技术服务,显著提升了服务的针对性与满意度。
市文旅部门在建设“新型微阅读空间”时,十分注重与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书圣故里南门驿站融合水乡与书法文化,与游客中心保持紧密合作,整合文创产品、行浸式VR体验、咖啡休闲等功能,形成复合型阅读驿站。该驿站与北纬30度咖啡馆阅读驿站、古越藏书楼、孑民图书馆、古城北分馆等为代表的文化空间,共同构建起绍兴古城标志性的文化打卡点,营造出“一城诗书、满街文气”的浓厚氛围。一批“新型微阅读空间”成功联动“读者”与“游客”,拓展了文化空间的服务外延。许多阅读驿站还以“温暖关怀、生命教育”为特色,打造“知识补给站”,传递人文温度。
市文旅部门还积极整合空间、经费、人力和图书4类资源,推动阅读服务融入每个生活角落。在空间资源上,秉持“见缝插针”策略,通过“嵌入”方式,将阅读服务嵌入社会单元末梢,为群众提供文献阅览、通借通还、文旅资讯等服务,形成相对独立又业态兼容的阅读空间,打造集政务办理、文化展示、便民休憩于一体的新型微阅读空间。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积极与商超、邮政、银行、高铁、便利店等开展合作,推动微阅读空间向更多设施延伸,持续打造“时时可阅、处处可读”的场景,实现从“人找书”到“书找人”的转变,使书香弥漫古越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