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风险人群,留心早期预警信号
日期:09-24
记者 潘秀玮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老人常常感叹:“记性越来越差,是不是要痴呆了啊?”那么,究竟哪些人属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高风险人群,早期又有哪些预警信号,又该如何预防呢?
“老年痴呆并非正常的衰老现象,而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记忆力明显下降、性格情绪变化、社交能力减退,甚至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异常精神行为。”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二病区副主任赵明勇介绍,从高风险人群来看,年龄是首要危险因素,65岁以后,患病风险显著上升,且随年龄增长持续增加。
同时,有家族史的人群也不容忽视,若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特别是早发性痴呆,子女患病风险更高。此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慢性病患者,血管功能受损,发病风险也会提升,有脑卒中或其他脑血管意外史的人尤其要警惕。
“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教育水平偏低、退休后缺少脑力锻炼和社交活动导致认知与社交活跃度低的人群,同样属于高风险群体。”赵明勇介绍,另外,头部遭受过较严重创伤,有梅毒、HIV等慢性传染病病史,接触过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以及长期抑郁、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的人,也需提高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预警信号同样需要关注。赵明勇提醒,若老人出现以下症状:记忆力下降,尤其是对刚发生的事容易忘记,反复询问相同问题;语言表达困难,说话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重复讲述陈旧往事;时间地点混淆,不清楚当前日期、季节或所在位置;判断力减退,比如穿着与季节不符、轻信广告、乱花钱;性格情绪变化,变得多疑、消极、易怒或情绪淡漠;行为异常,如捡拾垃圾、大量囤积无用物品、行为冲动甚至失礼等,建议尽早关注并及时就医。
赵明勇表示,目前虽无法完全避免老年痴呆,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显著降低风险。均衡饮食推荐地中海式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和坚果;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保持社交,多与亲友联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持续学习,经常阅读、学习新知识或技能、玩益智游戏;管理慢性病,定期体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保障睡眠,每晚保持7—8小时高质量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