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晚报

江孜“烟花秀” 何以引起共愤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7版: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江孜“烟花秀”视频截图。

  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海拔约5500米)燃放艺术烟花,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争议。人们担忧,位于高海拔地区的西藏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21日,日喀则市发布情况通报称,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始祖鸟就此事发布致歉信,表示诚恳接受所有的批评和建议。蔡国强工作室也向公众致歉,表示“确实存在很多考虑不周之处”。

52秒燃放烟花1050盆

  昨天,记者前往江孜“烟花秀”现场进行了探访。

  昨天,记者在活动举办地看到,活动虽然已过去多天,但在现场还能看到活动留下的痕迹。

  据了解,艺术烟花活动燃放时间52秒,共燃放烟花1050盆,采取钢筋扦插固定方式悬挂和烟花箱方式燃放。活动地点所在地的山体海拔4500米,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虽然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也不涉及林业,但距离最近水体约30米,距离最近的冰川约6公里。

  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已备案,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未进行环境评估,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政府此前开过多次会议,研究选址,评估调查周围有哪些野生动物等,最终的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无人居住。

  “烟花秀”可能破坏植被

  面对“生态破坏风险”的质疑,主办方回应称,使用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排放符合环保标准,且燃放等级为最低风险,此外还制定了预防、监测和恢复的全链条方案,包括转移牲畜、引导小型动物离开以及燃放后的清洁等措施。

  但据记者了解,青藏高原年均温较低,生物活性较低,限制生物降解能力。尽管主办方宣称使用“生物可降解彩色粉”,但相关专家表示,实验表明,这类材料在高寒环境中的分解时间比平原更长,残留的化学物质可能长期污染土壤和水源。

  视频显示,烟花沿山脊“贴地燃放”,形成连片裸露区域。燃放点附近的热龙乡马玉村村民尼玛多吉告诉记者:“我们的切身感受是,这不仅影响环境,也惊扰了村民,而且味道很浓,大家担心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动植物。”

  爆破冲击波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记者采访了多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专家。专家认为,烟花表演区域海拔为4500—5500米,属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与流石滩过渡带,区域生态保护具有显著脆弱性。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植物学博士顾垒(笔名“顾有容”)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植物学和濒危物种保护研究工作。顾垒说,当地土壤结构不稳定,地表仅覆盖10厘米左右的草毡层,由密集交织的草根与有机质构成,起到固碳、保水和防止风蚀的作用。草毡层下方是几乎不含微生物的贫瘠母质层,一旦被破坏,植被恢复需数十年至数百年,并且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可能导致草甸土层松动,引发小规模滑坡或泥石流。

  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师杨旭介绍,当地植被生长周期漫长,高寒草甸植物每年生长期很短。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直接破坏植物根系,导致无法结籽,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她还认为,项目方声称的“翻土修复”可能将污染物埋入深层土壤,反而加剧生态恶化。

  烟花噪声可能影响雪豹听力

  热龙乡烟花表演区域地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是多种高原物种的栖息地和觅食地。

  在西藏从事高原生物研究的相关专家介绍,雪豹是青藏高原顶级捕食者,对声、光刺激极度敏感。烟花产生的噪声可能导致其听力受到影响,出现应激反应。而当地的鼠兔与旱獭等小型动物是雪豹的重要食物来源,项目方试图用盐砖引导鼠兔等物种离开,但实际效果可能很有限,而爆破可能直接摧毁小型动物巢穴,破坏整个食物链。众所周知,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稳定性与脆弱性的特点,任何人类活动都必须以“最小干扰”为前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规定,禁止破坏自然景观和草原植被、猎捕和采集野生动植物。

  高原植物研究者:对消除生态影响持悲观看法

  多位受访专家和当地干部群众表示,保护西藏生态环境,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硬措施,不能允许任何人打着“艺术表达”的旗号破坏自然,任何人不得突破生态红线。

  谈及如何消除对当地植被、动物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时,顾垒告诉记者,自己的看法比较悲观,“我觉得自然恢复很慢,人工修复也不见得快,而且并没有什么成本低、见效快的办法,只能尽力去做。”

  作为高原植物研究者,顾垒尤其不想看到那种随意引入外来物种的修复方式:“什么波斯菊、孔雀草的种子,随便往那儿一撒,等这些皮实的植物长起来,还形成了花海,就认为是‘生态修复成功了’,这是不对的。它们是外来物种,可能有物种入侵的风险,且和当地景观也格格不入。”他希望不要在修复过程中造成新问题。

  放错了地的“烟花秀”

  再美也是破坏

  在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的喜马拉雅山区燃放烟花,无论手续是否完备、准备措施是否得当,都是对雪域高原环境与自然美景的极大伤害,是对人与自然相处规律的漠视,是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是西藏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如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烟花秀,相关燃放材料是否按照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过评估?相关部门在层层审批中,是否始终秉持对破坏生态环境“零容忍”的态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是否仍悬在心间?

  遵守法律法规是底线,而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的敬畏是高线。在世界屋脊,保护生态环境的红线理应比底线站得更高。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才是捍卫这片净土的更高准则。

  在生态面前再小的地方也不能破坏,在保护面前再大的诱惑也不能动心。如此,美丽中国画卷才能更好铺展在人民面前。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