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晚报

38年,“童真”守梦人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季科平提出的“童真语文”,不只是教学方法,更是一场关于成长的温柔实践。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25年浙江省教书育人杰出贡献奖名单,柯桥的小学老师季科平荣获“杰出教师奖”。该奖项3年评一次,是浙江省教师最高级别的奖项。季科平收到喜讯后颇为感动,向记者回顾了她走过的38年教学之路。

  

  A

  扎根乡村

  季科平,现任柯岩中心小学育才路校区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省杰出教师、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无数荣誉加身,却丝毫没有影响季科平的初心。甚至在9月9日赴杭州参加颁奖活动的当天,她依然早早来到学校为孩子们上课。

  1969年,季科平出生于嵊县乡村,从诸暨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始在嵊县城里的学校实习,学校想要留她,她却一心要去乡村。那时才她十七八岁,成了长乐镇的一名乡村教师。后来从嵊州到柯桥,调动过多个学校,却始终没有离开过乡村。38年来,已教学培养了近2000名学生。

  乡村条件艰苦,她经常给一些孩子烧早饭;有些孩子穿不起棉衣,她会送上新衣服,嘴上却说是女儿的旧衣服……

  1993年,在绍兴县平水镇教书时,她遇到父母离婚的小琴,小琴曾写信说:“活在世上真没意思”。那时季科平刚刚生下孩子,她特意送给小琴一张全家福:“我生了很漂亮的宝宝……要相信世界上的美好还有很多……”有缘的是,后来教初中的丈夫做了小琴的班主任,一家子一直默默守护着小琴的成长。

  如今30多年过去,小琴每年都记着在教师节这一天给季科平夫妇送上礼物。“您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感谢上苍的垂怜,让我在茫茫人海中遇上了您,在万千的苦难中,您成为了我的光!”小琴深情诉说着心底的感激。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去年底,季科平年满55岁可以选择退休,或高薪去民办学校,但她不愿意离开热爱的岗位,她坚信付出真心的教育,同样会带给她绵长温暖的回响。

  B

  师恩难忘

  从稚嫩到名师的一路成长中,季科平也曾向多位恩师取经学习,一代代“桃李不言”的师恩传承令人感动。

  与季科平相交30多年的恩师,是绍兴另一位名师、教育家周一贯。1988年,季科平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在一次教学培训中第一次遇到了周老师,并聆听了他的讲座。周老师站在讲台上精神抖擞、激情飞扬,没有讲稿,却妙语连珠地讲了一个上午。她在台下听得入了神,也播下了一颗追梦的种子。

  “要是能拜这么厉害的老师为师,该有多好呀。”之后,调到柯桥任教的季科平终于心愿成真,手捧鲜花登门拜师,正式成为周老师的弟子。怀着对教育的执着和好学,她插班进了周老师的名师研修班,参加完第一届后,又主动“留级”参加了第二届。在第三届研修班上,她成为了“导师助理”。之后,她成为周老师教学研究实践的得力助手,并主编出版《周一贯语文教育思想评说》等多部专著。

  除了教学传授,周老师更有精神上的引导。季科平第一次申报省特级教师失败后,周老师在病房里给她上了重要一课。他当时刚做完手术没几天,可声音依然洪亮:“人生要禁得起挫折,关键不是你是不是‘特级’,而是你像不像‘特级’,坚持不懈方能胜人一筹。”后来申报特级教师成功,周老师又说:“能评上特级教师的是极少数人,但这部分人后来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把评上特级当成终点;第二类,能坚持研究到退休;第三类呢,生命与语文教育同在!我希望你能做第三类人。”季科平的心中,始终记得老师的谆谆教诲。

  另一位恩师,则为季科平打开了一扇“提出自己教学主张”的新大门。2008年,她参加了浙江省首届高端培训小语班,在学习过程中,汪潮教授一再告诉她:“一味地追随别人,会让自己迷失。要是在追随别人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那么追随就拥有了更大价值。”这些话点燃了她的内心,让她不再简单“跟随”,对教学开始有了更多思考。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最早从事教育叙事研究的专家丁钢为她写序鼓励……

  主动联系,主动请教,主动成长。季科平身上有着对教学最深沉的执着,孜孜不倦地学习进步。“感谢这些恩师,成功离不开他们的教诲,我也会坚持走下去,不辜负他们的信任,不辜负自己的梦想与热爱。”季科平说。

  C

  呵护“童真”

  除了获得杰出教师奖,季科平主持的《呵护童真:小学语文学科育人的20年乡村实践》还获得今年全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童真语文”,正是她沉淀后的创新教学主张。2011年8月,她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声音:小学语文是“童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更是真实的语文,要让孩子共同享有课堂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学习进步的机会,共同享有做最好自己的机会。

  这些年,她带着孩子们一起踏上这场暖心的学习之旅,在“童真课堂”中自主真学,在“童真活动”里自由体验,在“童真阅读”间自然沉淀,在“童真习作”中自在表达……她成立了季科平“童真语文”工作室,引领一批乡村教师更好地发展,参与教育部“中华版”小语实验教材编写,出版著作《童真语文》等。省级刊物曾两次推出“童真语文”专刊,季科平还走上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讲坛分享实践经验。

  10多年的摸索实践,让“童真语文”走向枝繁叶茂,也让一届届学生受益其中。季科平向记者分享了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事情:一名智力发育有些迟缓的学生小丁,四年级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常常在班里大喊大叫,季科平和班主任商量后,决定专门为她设置学习进度,耐心引导。小丁不会写字,就从画字开始,默写不出古诗,但只要他能够动笔画字就能得100分。“我会学的,我要把这首古诗写完。”小丁感受到了老师的善意和鼓励,坚持努力着,结果成为了班里进步最大的孩子,同学们也学着像老师一样认可他。到六年级时,小丁已经能考试及格,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家长很是感动,特地来到学校感谢季老师。

  “季老师不光教会我们学习,更有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她在课堂上就像一个发光发亮的太阳,把光芒融入每一个人身上。”毕业时,学生写下的这段话,让季科平更加坚定——“童真语文”不只是教学方法,更是一场关于成长的温柔实践。

  除了培养孩子,她还主动承担起培育新一代名师的责任。今年1月,她开始担任柯桥区卓越教师研修班班主任,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她为研修班设计了适配课程,并引进专家,通过实操让学员不断成长,并且采用动态化管理,随时增减学员。“有压力就有动力,我理应为区域教育作出更多贡献,带领大家坚守梦想,勇敢向前。”季科平充满信心地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