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晚报

一扇玻璃门内外的暖心“交易”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3版:身边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网友说,万先林(左)和周阿姨(右)的事告诉我们,陌生人之间可以因为一点善意变得温暖。

  记者 翁佳美 通讯员 王伊灵

  在诸暨市东白湖镇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的万先林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登上网络“热榜”。

  大约3个月前,面对前来“借地摆摊”的陌生菜农,万先林欣然说出一句“没问题,您随便摆”;3个月来,摊主周阿姨隔三差五就给他送来新鲜蔬菜,还把店门前打扫得一尘不染。这段善意的流动,通过理发店的监控视频记录下来,感动之余,万先生将其发到网上,引发众多网友点赞、共鸣。

  37岁的万先林来自湖北,凭着美容美发手艺,与妻女在诸暨安家生活已有10多年。他的理发店开在东白湖镇陈蔡菜场附近,这个地段人来人往。开店以来,陆续有附近的农户前来商量,是否能在门口临时摆个摊,万先林都会爽快答应。

  6月底,一位挎着布包的阿姨小心地推开玻璃门问道:“老板,你的店外面人来人往的……天气越来越热了,我能不能借块地方,卖些自己种的小菜?”万先林一如既往地答应道:“没问题,您随便摆好了。”在他看来,店门口这个“小窗口”可以给大家行个方便,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大家生活都不容易”。

  从那以后,每天凌晨4点多,这位阿姨的小摊便会出现在理发店门口。她支起一个小板凳,将时令蔬菜分类码放整齐,在距离理发店门两米多的路边坐定。万先林大约每天7点开门,常常能和阿姨打个照面,但玻璃门内外几乎互不打扰,他对这个小摊的初印象很好:新鲜、整洁。

  令万先林触动的是,每天收摊前,阿姨都会把店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从某天开始,阿姨便时不时送来一些蔬菜。有时是几根玉米,有时是一块冬瓜,前几天则是一袋削得白净的芋头。她总是不出声地把东西放在店内椅子上,还没等万先林发现,便转身离开。他追出去付钱,阿姨却怎么也不肯收。

  万先林把这段视频发到了抖音账号上。没想到,这个仅有50多个粉丝的账号一夕之间收获热赞,多个“大V”转载,很快登上了同城热门。理发店的监控画面记录着流动的善意:阿姨每次轻手轻脚地将菜放在一边,尽量不打扰理发店的工作,随后默默关好玻璃门;万先林无论多忙,都会起身相迎道谢。

  最近,万先林了解到,阿姨名叫周百花,今年60岁,家里种了不少蔬菜,卖小菜是老两口的主要收入来源。天蒙蒙亮,她就蹬着三轮车来到市场,一般到上午10点左右收摊。

  万先林的善意,周百花都默默记在心里。每当万先林要付钱时,周百花总说:“你让我在这里摆摊,我送你点自己种的,没什么。”

  9月19日一早,万先林蹲在周阿姨的摊位前问:“您不戴手套剥芋头手不会痒吗?”周百花笑着说:“咋不痒,一抓一整个胳膊都痒,但戴手套剥得慢。”万先林想到,几天前阿姨送他的那袋芋头里藏着多少心意。那天,万先林主动为周阿姨理发以示感谢,没想到,理完发后周阿姨硬留下60元才离开。“不知道她那天有没有赚到60元。”万先林自责于自己的“热心”。

  这段市井之间的温情引发广泛关注。网友“@小城故事”说:“现在太多人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万先生和大妈告诉我们,哪怕是陌生人,也能因为一点善意变得温暖。那袋剥好的芋头,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最令万先林欣慰的是,正在读初中的女儿因为这件事深受教育、倍感温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万先林希望孩子知道,做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比什么都重要。而周百花用剥好的芋头、干净的门口,给孩子上了最生动的一课——给世界一份温柔,世界也会回赠一份温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