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剪指甲等服务。
绍兴市中医院的“临时家人”来陪住院老人聊天。
“临时儿女”正走进老人的生活。他们是陪聊志愿者、医护陪诊员、上门家政员……用“随时响应”的服务化解老人的孤独和无助。从倾听心声到就医护航,从家务协助到情感慰藉,这些新“家人”,正用专业与温暖重新定义“养儿防老”“老有所依”。
“社区陪聊员”:
手机24小时为老人开机
“小王,我老伴感觉人有些不舒服,你能过来陪她去个医院吗?”不久前,在柯桥区柯桥街道立新社区,一个求助电话让王志芬立刻放下了手中的事。电话那头是82岁的吴爷爷,老人残疾多年,与老伴相依为命,子女都在外地工作。遇到困难时,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常来看望他们的王志芬。
53岁的王志芬是立新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负责人,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社区“伴聊银龄”陪聊团志愿者。接到电话后,她立刻赶到吴爷爷家,先将老人在客厅里安顿好,再搀扶着奶奶前往就近医院,挂号、问诊、取药,她全程陪护,最后将老人平安送回家。这样的陪伴,已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立新社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达800多人,占比约30%。其中,有不少是高龄、空巢、独居、残疾老人。“很多老人不方便出门,每次我们去探望,都能感受到他们其实很孤单,渴望陪伴。”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此,2021年,社区组建了一支“伴聊银龄”陪聊团,由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带头,汇聚了退役军人、律师、医生等各个领域的30余位居民,年纪最小的28岁,为社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陪伴与帮助。
作为社区“伴聊银龄”陪聊团最早的一批成员,这些年来,王志芬的手机24小时为老人们开着。在她看来,真正的陪伴不只是坐在老人身边聊天,更要像子女一样体贴入微。“每次去老人家里,他们总会早早等在门口,进门就递水、递吃的,把我当亲女儿一样看待,我心里很感动。”她说,陪聊团成员每月定期上门一次,但她平时在完成养老中心的工作后,有空就会去各个老人家里串串门,聊聊老人子女近况、老人一日三餐等,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除了唠家常,王志芬还会留意老人的生活需求,时不时带些生活用品去,也会帮忙收拾家务,定期整理老人的衣物被褥,拿到居家养老中心清洗烘干,再叠得整整齐齐送回。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将心比心,每个人都会老,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被温柔相待。”王志芬说,在立新社区,像她这样的志愿者遍布各个网格,大家怀着同一份心意默默付出。
除此之外,陪聊团还会不定期组织上门义诊、义剪,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上门读报、陪聊、健康咨询等服务70余场,惠及老年群体500余人。
“医护陪诊员”:
让老人就医不再焦虑
“医生,我们又见面啦。”近日,在绍兴市妇幼保健院的门诊二楼,80岁的李玉莲(化名)一眼就认出了正在巡检的门诊办主任王玉秀。几天前,她带着88岁的姐姐前来就诊,面对陌生的环境,两人找不到B超室的位置。王玉秀正巧路过,主动上前询问,随后一路陪伴两位老人走到B超室,又嘱咐护士陪同检查才放心离开。这份贴心,让老人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如今的就医环境下,医院规模变大,智能化服务提升,对于高龄老人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时候,老人不是不需要帮助,只是不愿开口麻烦别人。但是没关系,我们愿意来充当大家的临时家人。”王玉秀说,因此,只要看见独自就医或存在困难的老人,不管是在医院咨询台还是在各个楼层,医院工作人员都会主动询问并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自去年11月起,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还面向75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推出了“免费陪诊就医服务”。该服务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开放,患者家属可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成功预约后,便有陪诊志愿者提供一对一全程陪伴服务,包括自助取号、科室检查、听取医嘱、取药送药等。
“除了陪诊,我们也会陪老人聊聊天、解解闷,缓解一下看病的焦虑。”门诊办护士长胡丽珍介绍,医院的陪诊团队是一支年轻、专业的队伍,他们是来自各诊室的护士或是熟悉看诊全流程的行政人员,在本职工作之余轮流值班。家属提前在小程序里预约陪诊服务后,志愿者就会收到短信,并提前电话联系约定到院时间和碰头地点,确保“无缝衔接”。
“我原本只是去咨询台问个路,结果小姑娘非要陪着我去诊室。”市民黄小娜(化名)前来看病,随身带了一只大包,里面装着水杯、病历和过往的检查资料,有点沉。她告诉记者,孩子们都忙,她就自己坐车来看病了,咨询台的护士看到后,主动帮她取号、拿包、陪诊,让她很感动。
“这些事看起来小,但对老人来说,却特别实在。到了医院,有人陪,就不慌了。”王玉秀说,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定期复诊的疾病,很多老人都是独自前来就诊。因此,从医院一楼导诊台到科室的医护人员,都会留个心,及时询问并提供帮助,确保“每一程有人送、每一站有人接”。
“家政服务员”:
老年人是最主要的服务对象
9月17日上午,仁本居家服务有限公司家政人员杨阿姨穿上整洁的工作服,背上清洁工具箱,骑着电动自行车,准时驶向越城区鉴湖街道秦望村。这一笔服务订单来自绍兴市96345社会公共(便民)服务中心,作为中心加盟单位的一名家政人员,杨阿姨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来自96345派发的各类家政任务。这一次,她要为一名年近八十的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打扫服务。
“完成一单服务通常需要一小时左右,我们会根据老人的要求,帮忙扫地拖地、擦窗除尘、整理衣物,或者是搬家具、清理厨房油污等。”杨阿姨告诉记者,她服务过的客户中,有不少是独居、孤寡或是高龄老人,他们往往行动不便,很多还患有慢性病,日常家务活成了大难题。正因如此,每推开一扇门,她看到的都是一张充满期盼的脸。老人们总是热络地迎上来,拉着她倾诉,“这个地方一直擦不到”“那个柜顶积了灰”……甚至有时她才刚进门,左邻右舍的其他老人也会陆续聚过来“看”她,他们站在门口,好奇地打量这名和自家孩子们年龄相仿的“客人”,主动和她搭话。“有些老人特别热情、亲切,爱和我唠唠家常,让我也越干越有劲。”
在杨阿姨看来,老年人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远比想象中更为迫切。“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自己又做不动了,他们不是不想干净,是真的没办法。”她认为,这种服务,看似是做保洁,实则也是一种陪伴。
像杨阿姨这样的家政人员,正在成为许多老人生活中的“临时家人”,承担起老人的各类生活照顾工作。自2013年成立以来,96345链接起近200家优质服务商,面向市民提供涵盖家电维修、管道疏通、水电安装、清洁清洗等十大类100多项服务,并开设有24小时热线,方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随时求助。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受理来电139万余次,派单服务44万次。“我们主要提供家政、维修、保姆等各类服务,都很受欢迎,老年人是96345热线下我们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仁本居家服务有限公司运营中心负责人王晓燕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