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章(左)给记者讲述弹孔墙背后的故事。(通讯员 朱黎灵 摄)
今天上午10时,防空警报准时响起,提醒国民铭记九一八事变。揭露日军细菌战暴行的电影《731》今日全国公映。而在诸暨市陈宅镇陈宅社区,一堵弹痕累累的老墙,无声地控诉着日军侵华暴行。当地文史爱好者提出,种种迹象表明,当年日军投下的炸弹不排除带有炭疽菌的可能性。
陈宅社区埂下台门晒谷场旁,这面斑驳的旧墙依然矗立。埂下台门形似花轿,南北各有一条长堤如轿杠,前方是一片晒谷场。周边老屋多数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唯有这面西向的残墙,被当地人保存下来。
95岁的村民陈美传至今清晰地记得80多年前村庄上空的3声爆炸。
自1937年8月起,侵华日军飞机开始对浙江进行轰炸,1940年日军入侵诸暨。陈宅因氟石资源丰富,成为日军掠夺的目标——盗采矿产、滥伐林木、虐待劳工……这些记忆通过老一辈的口述流传至今。
据记载,1941年4月(另有资料称为1942年5月,具体时间已难以考证),日军飞机在陈宅上空低空盘旋数圈,震得屋瓦作响,村民纷纷逃散。随后日机俯冲投下3枚炸弹:一枚落于当铺花园,一枚坠入田间,第三枚正中埂下台门操场。爆炸产生的弹片击穿墙壁,留下大小不一的弹孔。
当时还未成年的陈美传正随父在田间劳作,闻声奔回家中,却被惨状震惊:村民陈满潮和弟弟当时正在操场,弟弟当场被炸身亡,陈满潮脚部受重创。陈满潮长期饱受溃烂之苦——每遇阴雨天,陈满潮的伤口便散发腐臭,这个原本壮实的汉子再也无法扛起锄头,永远失去了劳动能力。
有史料表明,日军731部队曾在浙江多处实施细菌战,投放炭疽等病菌。诸暨文史爱好者陈国章在今年6月撰文指出:虽无法确证当日投下的炸弹是否带有炭疽菌,但结合细菌战的时间、伤员终身烂脚且无法治愈的情况,以及陈宅毗邻细菌战重灾区义乌等因素,不能排除细菌攻击的可能性。
80多年过去了,战火早已消散,但每逢大雨,墙上的弹孔仍会渗出褐色水渍,仿佛一次次流泪。墙上新绘的抗战壁画中,战士目光炯炯,仿佛仍在守护这片土地。
“这面墙是日军暴行的真实见证。”诸暨市史志研究室党史科科长谢卫星表示,诸暨类似遗迹本不少,但多因岁月侵蚀未能保存,陈宅弹孔墙能存留至今实属不易。
从烽火岁月中走来的陈宅社区,如今已焕发新的生机,村民凭借炒茶、蒸藤梗等手艺勤劳致富,一栋栋现代时尚的新楼房拔地而起。陈宅镇更充分挖掘尖山湾遗址、巽迪陈红色展馆、弹孔墙等历史资源,结合生态乡镇特色,打造“共富研学”,开启农文旅融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