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新增21门课程,AI应用人气最高
本学期,市老年大学共开设142个教学班,其中根据学员需求摸排情况,新增了21门课程,包括AI应用、手机摄影、燃脂操、健身器械操、越州八极拳、萨克斯管、烘焙制作等课程,受到了老年学员们的热烈欢迎。
9月9日下午,在AI应用班的教室里,中国通信摄影协会会员、绍兴市摄影协会理事魏奔波正向学员们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台下49位老年学员仰着头,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讲台上的屏幕,不时对AI制作视频啧啧称奇。
AI应用作为本学期全新推出的课程,系统开放报名当天不到2分钟,学位即被一抢而空。“很多人觉得AI很遥远,其实它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会使用AI工具,能够帮助大家开启一段新的数字人生。”魏奔波告诉记者,AI可以帮助解读体检报告,可以用于制作各类趣味视频,又或是让老照片再次“动”起来,实用性很强,学员们的呼声很高,学习热情也十分高。
“学习AI从来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我认为,学习AI已经成为我们老年人跟上社会、适应社会必不可缺的一种方式。”70岁的江月美是AI应用摄影方向班级的班长,过去10年里,她在市老年大学里学习了现代文学、健康养生、PS应用等各式各样的课程,今年她决定提升自我,报名了手机摄影和AI基础两门课程。眼前的老人侃侃而谈,虽然已步入晚年,但她的心态仍然保持年轻,“现在多学一点,我的人生就会多精彩一点。”江月美说。
在课堂之外,为打造红色校园,市老年大学也延续传统,将思政课定为党校学员公共必修课,通过系统学习,帮助老年学员保持思想活力,与时俱进。与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学校将于9月18日按计划举办“红歌嘹亮,银发荣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歌咏朗诵活动。
70后学员增多,部分班级随报随读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年龄结构与学习需求也在悄然变化。本学期,市老年大学的学员构成呈现出新特点,65后、70后老年人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据统计,今年市老年大学入学的3800余名老年学员中,60周岁以下的学员占比约36%。这批“年轻学员”不仅身体状况较好,而且学习能力强,对新兴事物接受度高,擅长使用手机,正在渐渐成为市老年大学的主力军。为适应这一变化,市老年大学也与时俱进,进一步优化“智慧校园”系统建设,积极推行线上报名。老年学员们通过线上平台即可完成注册、报名、缴费等流程,大大简化了入学手续。
与此同时,为满足学员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多样化课程的探索愿望,以及灵活入学的实际需求,学校还对党校班和部分未满学额的普招班试行“随报随读”政策。对课程有兴趣的学员可以随时报名插班,不再受固定招生时间的限制。
“我手机用得很‘溜’,新学期抢到了钢琴和瑜伽课,这两门一直都是热门课程,很受欢迎的。”59岁的祝秀华入学市老年大学已经8年。近几年来,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选课也越来越便捷,她对此也深有感触,“今年学校还推出了不少新课程,比如AI、手机摄影等。如果后续时间安排得过来,我也想去报个试试!”
校园食堂即将上线,中午还有地方休息
为给学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今年,市老年大学在4号楼一楼特别设立了学校综合服务总台,由学校工作人员轮流坐班,提供学员入学报名注册咨询、日常教学事项解答、学费发票打印、失物招领等一站式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提供常规服务,综合服务总台还配备有AED自动除颤仪、手机充电站、自助血压仪、老花镜等便民设施,并贴心准备了一些饼干、糖果等零食,以应对万一有学员发生低血糖等紧急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位于市老年大学3号楼一楼的老年食堂即将迎来试营业。“考虑到部分学员上午、下午连续上课,中午回家吃饭既不方便又会增加安全隐患。因此搬入新校区后,学校积极谋划开办食堂,积极响应大家的需求。”市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食堂将在近期试营业,供应面条、饺子等各类小吃,每份价格在8到15元之间;一荤二素加米饭的套餐15元,并免费提供汤品。学校食堂开放时间为每个工作日中午11点至11点50分,需要用餐的学员只需在班级微信群里接龙,或向班主任、班长报名即可。午饭后,学员们还可以集中在4号楼104室休息,休息室环境舒适安静,适合午间小憩。
“从我家到市老年大学要坐一个半小时公交车!有时候,上午下课了,下午还有课,中午来回特别不方便。现在我马上能在学校吃到午饭了,感觉又回到了读书的时候,特别期待!”合唱表演班的宋阿姨说。
通过持续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服务品质,市老年大学致力于为银龄学员打造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丰富生活的精神家园。“我们希望老人们在这里,不仅能获得知识的滋养,还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市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黄霄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