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行走在川西山野。
到达拉萨色拉寺。
见习记者 周可阳
9月1日午后,拉萨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洒满色拉寺的金顶。驻足寺前,李鑫深吸一口气,脸上漾开难以抑制的笑意。180天,4480公里,途经江西、湖北、重庆、四川等地,从绍兴柯桥到西藏拉萨的每一步,终于在此刻沉淀为真实的成就感。“这一路走的是路,修的是心。只要有出发的勇气,什么时候都不晚。”李鑫说。
十多年前种下一个梦
昨天,记者联系上李鑫时,他刚回绍兴不久,正整理沿途拍摄的素材和日记。谈及这段徒步旅程,他说得好好捋一捋。
今年37岁的李鑫,在柯桥从事窗帘生意。这名从小在稽东山里长大的80后,骨子里就藏着对自然的亲近和探索。这是第一次长距离徒步,他毫不犹豫地“给自己上难度”。
这场“徒步挑战”,源于十多年前一次自驾进藏的经历。“当时我就看到很多人选择徒步进藏,他们走得那么从容,那么自由,像风一样,这个画面在我心里埋了很久。”去年,看到几名绍兴博主徒步进藏的经历,他心底的火苗再度燃起,“这几年行业竞争激烈,与其被动内卷,不如走出去,给人生透口气。”
今年3月6日,下定决心的李鑫以柯桥古纤道作为起点,徒步出发去西藏。没什么远程徒步经验的他,为自己定下了“慢就是快”的原则:“哪怕用一年,也要走到。”他还约了一位朋友开车担任后勤补给,每天晚上在指定地点汇合,而白天,他始终独自前行。
第一天,李鑫从柯桥轻纺城联合市场走到杨汛桥,23公里,用了5个半小时。第二天走到萧山临浦,第三天来到富阳。不适感很快袭来——第三天,他关节肿痛、举步维艰。“喷点云南白药,休息5分钟,就能再撑20分钟,就这么咬着牙走走停停。”他说。到了第15天,那天早上醒来,他意外地发现关节不似往常那么酸胀了。“身体终于适应了,节奏也找到了。”此后他越走越顺,日均要走30公里至40公里,常至天黑才歇脚。
一路向西,过湖北宜昌后,李鑫选择沿着风景更秀美的348国道前行。他在秭归尝过脐橙,在恩施眺望峡谷云海,沿途领略长江三峡的壮美。在重庆云阳小憩半日,至万州转上318国道,经梁平翻山入川。从雅安开始进藏,过泸定、康定。为避开公路车流尾气,他偶尔也会钻入林间小道,翻野山、跨溪河。“有一次碰到石缝中流出一股清泉,我当场取水煮茶,那杯‘野茶’清香回甘,一辈子忘不了。”李鑫说。
180天,4480公里。爱干净的李鑫最久7天没洗澡,常就地采购食材自炊,也尝遍各地小吃。180天中,107个晚上他睡在帐篷里,进入藏区后则多借宿免费驿站和藏民家中。157天行走在路上,23天闲逛休整。
“20多岁时有梦没勇气,如今37岁,有了阅历也更懂得坚持。只要想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李鑫说。
孤身面对狼熊与致命失温
回忆旅程,有两次遇险经历让李鑫至今仍心有余悸。
为了节省时间,李鑫的徒步路线并不完全沿着公路,有时也会抄近道穿越树林。“靠近藏区的时候,野生动物明显多起来了,我还在野外碰到了狼和熊。”他回忆道,一次,一只体型不大的狼从前方树林跃下,迅速跑开。“那是一只孤狼,我胆子比较大,出于好奇就想远远跟着看看。”他说,跟了两三小时,狼不见了踪影,他却猛然发现远处山林里有一只熊正盯着他。
“当时脑袋‘嗡’的一声,全身都僵住了。想起当地人的建议,不要转身逃跑,要慢慢后退。”对峙十几秒后,他悄悄退至一棵大树后,一边从背包中取出鞭炮以备不时之需,一边缓缓后撤。直到听见公路上传来汽车引擎声,确认自己退到了安全区域,他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幸好熊没追来!我当时正在直播,网友们都替我捏了把汗。”他说。
另一次疏忽则险些酿成大祸。抵达西藏的米拉山垭口时,下午天气晴朗,李鑫一时兴起决定登顶观景。他在下午2点多登上山顶,当时蓝天白云,能见度很高。然而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顷刻间太阳不见了,气温骤降,雨水裹着冰雹粒砸在身上。“前一秒还在出汗,后一秒就像掉进了冰窟。上下牙止不住地‘打架’,呼吸也越来越急。”他说。
最糟糕的是,他没有随身携带能保温的紧急救生毯。“可能是早上收拾行李时疏忽了,加上连日天气晴好,救生毯一直没用上,检查不仔细。翻遍背包找不到的那一刻,心想‘完了,真要交待在这儿了’。”他说。
绝望之际,想到远在绍兴的家人,他咬牙告诉自己决不能停,果断下山。途中大雨滂沱,他全身湿透,却不敢耽搁一秒,朝着山下拼命行进两个多小时,终于回到公路上。
与补给车汇合时,他已经冻得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手指麻木,连简单的握拳动作都变得困难。朋友急忙帮他换下湿衣服,用毯子裹好他的身体,一杯接一杯地给他灌热茶。好一阵子后,他才慢慢缓过神来。
“大自然既壮美,也残酷。这两次经历,让我真正学会了敬畏自然。”李鑫说,“现在的我,更加懂得什么时候该勇敢前行,什么时候要谨慎止步。”
翻过这重山又是好风景
4480公里的徒步之旅,带给李鑫的远不止地理意义上的抵达。他的体重减了20斤,皮肤晒成了深麦色,人也更加精壮。他出发时合身的衣服变得宽松,三双鞋的鞋底几乎磨平。“这是最好的锻炼。”他笑着说。
旅程中的收获远胜于艰辛。沿348国道从湖北宜昌行至重庆奉节,李鑫多绕了200里路,只为领略长江三峡的雄浑壮美。“云雾从江面升起,山峦如黛,那一刻觉得人很渺小,烦恼也不值一提。”他说。在湖北秭归,熟透的橘子滚落山坡散在路边,他拾起品尝,那甜味,是大自然最直接的馈赠。
藏区人民的热情更让李鑫难忘。进藏后,不少地方不具备野外搭帐篷的条件,常有藏民邀他进屋,奉上热腾腾的酥油茶和烤饼。“语言不一定通,但笑容和善意是相通的。”他说。
最温暖的回忆在四川理塘。抵达理塘时适逢暑假,李鑫的两个儿子飞抵高原,陪他走了整整10天。“我们一起住帐篷,在溪边做饭,他们第一次那么近地看到土拨鼠和岩羊。”李鑫笑着说,“孩子们回家后逢人便讲爸爸徒步的故事,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这趟徒步之旅重塑了李鑫的意志。“以后遇到什么难事,想想这180天,也就觉得都能过去了。”李鑫以“大和漫步”之名,将旅程经历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在视频与照片中,他头戴斗笠、手持木杖、背包挂葫芦的形象,颇有几分道家逍遥自在的风范。长达半年的分享让他收获了不少关注与鼓励,也不乏质疑之声。“我全程用GPS记录,每天的出发时间、行进路线、步频等都有翔实数据,每一步都真实无疑。”他坦然地说,“更重要的是,这趟徒步之旅让我内心更加开阔,不再计较琐事。”
对李鑫来说,这趟旅行的结束绝非终点,而是探索远方、追寻内心的新起点。“未来我还会继续走向户外、走入自然,去感受更多未知的风景,用心体验更多样的人生。”他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