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课堂上,学生们开展净水科学实验。
“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中,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在清理河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为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推动城市管理向社区延伸下沉,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探索“城市管家”进社区新模式,通过“集中授课+流动讲堂”“1+X”课程设计以及由执法人员带队开展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城市管理知识,引导市民了解并参与城市治理,从“政府独角戏”走向“干群大合唱”,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家门口开设“微课堂”
什么是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为何要垃圾分类?燃气规范使用方法是什么?……今年以来,类似的“微课堂”在绍兴不少社区频繁开讲,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社区、街道、老年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在社区老年大学、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针对不同的年龄受众,调整知识内容与讲授方式,为居民送上一堂堂家门口的“城管微课堂”。
近日,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绍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节约用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50余名小学生通过参观大禹纪念馆,亲手组装净水装置,完成水净化科学实验等,“沉浸式”体验治水之要。
“‘课堂研学+实地探访+互动实践’三维联动,是‘1+X’课程设计的创新之举。”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X”课程设计中的“1”是指核心主题,“X”则是指拓展模块,本次活动以“城市节水”为主题,融合历史文化、地理科学、实验操作等内容,通过短小精炼、主题鲜明、趣味性强的微型课程,将“节水、护水、治水”的理念融入学生们的日常认知与行为习惯中。这种轻体量、强互动、深体验的教学方式,不仅让“节水、护水、治水”知识更加通俗易懂,也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
“微课堂”突破年龄与知识壁垒,不仅在青少年教育领域成效显著,在老年群体中亦展现出强大适配性。针对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学习节奏较慢等特点,越城区塔山街道塔山社区与北海街道虹桥社区“微课堂”分别聚焦垃圾分类、燃气安全等场景,通过案例剖析、实操演示、本土化语言讲解等方式,将复杂知识转化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生活技能,老年居民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8月底,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已开设“微课堂”10余场,覆盖居民超千人。
“零距离”治理“病灶”
“陈年垃圾堆,今日一朝清,太谢谢你们了。”近日,在诸暨市暨阳街道大桥社区,居民看到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们化身志愿者,站在旧车棚顶清理堆积在此的落叶、枯枝等垃圾,感激地说道。
据了解,许多老小区因物业管理缺失等原因,杂物堆积、占道经营、非法占用闲置绿地等行为较为普遍,给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难题。
“今年2月,我们邀请暨阳街道江东社区、大桥社区等6个社区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优化城市管理工作。”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队长陈炫任说,他们推出了“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针对社区工作中的堵点和难点,集中筹划、分步清理,制定“三清三整”提升行动方案,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作为志愿者,带头对城市保洁困难区域进行“大扫除”。
“从今年3月开始,我们每周末都会安排执法人员当志愿者,深入群众,‘零距离’治理城市管理疑难杂症。”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军涛表示,城市管理长效治理,离不开执法引领、志愿助力、社区协同、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今年上半年,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府山执法中队联合越城区府山街道西小路社区工作者、城管志愿者,在西小路社区开展老旧台门整治城管志愿服务活动。
楼道堆积物,历来是社区清洁的顽疾,居民容易产生不配合情绪,清完后的过道也容易“反复”,有时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为从根上治病症,执法人员与社区工作者联手,上门对不配合的居民耐心劝导,从而获得居民的理解,及时处置废弃物品。
“部分居民有在楼道内或小区空地囤积老物件的习惯,既不卫生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只有团结多方力量,耐心劝导,从思想上改正部分不良习惯,才能让城市治理形成正向自纠循环。
激活基层“微循环”动力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既是民生服务的前沿阵地,也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带。推动“城市管家”进社区工作,本质上是通过管理重心下沉、服务资源前置,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触角延伸至居民生活的最小单元。
今年,柯桥区智慧城管中心聚焦城市问题处置效能与民生服务质量双提升,对“e柯管家”服务品牌进行升级。该品牌以“智慧赋能、服务下沉”为核心理念,旨在调动居民参与末梢治理的积极性,激活基层“微循环”动力。
暑假期间,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携手柯桥区华舍街道纺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同举办了“智慧小萌管成长营”研学活动。活动中,学生们近距离接触智慧城管平台,了解大数据与AI技术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方面的应用。在“问题上报”模拟环节,学生们化身为“小小城管员”,借助手机小程序上报乱堆垃圾、设施损坏等问题,通过“沉浸式”街道巡查,亲身参与环境问题的发现与反馈,将城市治理的理念根植于心中。
从“管理型”到“服务型”,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正以“城管进社区”为支点,撬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大杠杆。上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化“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通过将执法力量下沉到小区,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小区治理体系。
在此方针指引下,上虞区主城区176个小区实行“一长两员”(即1名局领导+2名执法队员)的联络员制度。依托“上虞e城事”和城管热线,全力实现“基层吹哨、城管报到”。截至今年8月,共处理居民投诉246件,整改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类问题243处。
“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研,实地听取百姓的声音,是城市‘温度’与‘制度’融合的关键路径。”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把“城市管家进社区”作为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深化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强化与属地镇街、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与社会各组织的协同联动,构建共治合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与长效治理效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