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局部用工荒与部分企业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的行业困境中,浙江盛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外地员工占比超70%,却能常年保持90%以上的留岗率。这份数据不仅打破了“异地员工难稳定”的固有认知,更撕开了破解制造业用工难题的关键切口:比起单纯的“以薪留人”,用“家文化”构建情感联结,或许才是让员工从“被动留岗”转向“主动扎根”的核心密码。
对制造企业而言,员工稳定性是关乎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当前一些制造企业陷入“招聘—培训—流失—再招聘”的恶性循环,新员工入职后,需耗费相当长时间去熟悉生产流程、掌握操作规范,这个过程不仅无法创造足额价值,还可能因操作不熟练导致产品合格率下降;而核心技术岗位员工的流失,更可能带走生产经验与技术,让企业前期投入的培养成本付诸东流。
盛洋科技90%以上的留岗率意味着员工队伍高度稳定,老员工熟悉生产标准,能精准把控产品质量;核心技术人员长期深耕,可参与技术迭代与工艺优化。这种“稳定红利”不仅降低了企业的隐性成本,更让企业有精力将资源投入到扩大产能、研发新品上。
盛洋科技的突围之道,在于跳出了“薪资竞争”的单一思维,用“家文化”搭建起与员工的情感桥梁。对异地员工而言,“家”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居所,更是情感上的归属感与安全感。盛洋科技恰恰抓住了这一核心需求,将人文关怀从“关注员工个人”延伸到“关怀员工家庭”:向职工子女发放奖学金,解决了异地员工“牵挂子女教育”的心头事;开设假期托管服务,让员工无需担忧孩子无人照料;每年年夜饭上,公司领导层放下身份,化身服务员为员工端菜添饭……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实则是将企业与员工家庭绑定为利益共同体的关键。
更难得的是,盛洋科技的“家文化”并非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通过制度化安排转化为员工可感知的实际体验。用“情感关怀+成长保障”的双重体系,彻底打破了异地员工“漂泊无依、前途迷茫”的顾虑。说到底,企业与员工是“共生共荣”的合作关系,当企业愿意为员工投入情感与资源,员工自然会以更高的热情、更久的坚守回报企业,最终实现“员工稳定、企业发展”的双赢格局。
当前,“人才留存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盛洋科技的实践告诉我们:涨薪水固然是“硬吸引”,“家文化”带来的“软关怀”同样很给力。对制造企业而言,不妨多倾听员工的急难愁盼,多搭建情感联结的桥梁,多为员工规划成长路径,当企业真正成为员工心中的“第二个家”,自然能筑好“巢”、引来“凤”,在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