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晚报

师者如灯

日期:09-07
字号:
版面:第04版:岁月歌       上一篇    下一篇

  临近退休之际,上世纪80年代初登教坛的青春岁月,如泛黄的老照片,一帧一帧在记忆深处徐徐展开……

  1983年的秋阳里,我踏入公社中心校。那时的校舍简陋得让人心酸:两排相对的平房与一排侧向而立的平房灰扑扑的,像三个沉默的教书先生,构成了校园的全部。教室的课桌面凹凸不平,四面不封闭的抽屉,木质窗框在雨季会渗出松脂的清香,黑泥地面总留着孩子们行走过的足迹。两排教室间那方青石板铺就的地,既是清晨学生做操的操场,也是体育课的场地,甚至还是附近村民往来的通道。学校围墙仅两侧砌着石砌墙,连块像样的校牌都没有,但老百姓的心里,“学校”二字早已刻在青石板上。

  全校5个年级共10个班,600余名学生,却只有15位教师,在时光的沙漏里书写着最朴素的坚守。当时小学实行五年制,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超过60人。低年级的教师需包揽全部学科教学,俗称“直包”,他们是神奇的魔术师,语文数学唱歌体育在他们手中流转自如;到了至关重要的五年级毕业班,数学教师虽只负责一个班,但语文、数学教师还要承担其他学科教学。周六上午照常上课,下午学生放学,老师们仍要开展教研活动、处理办公事务、认真备课。每周一晚上,雷打不动的周前会议准时召开,校长布置完一周工作,老师们便认真记下笔记,规划教学安排。

  尽管教育条件艰苦至极、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可每位教师都将学生视作心头至宝,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清晨六点半,校园里已能看到老师们的身影,他们走进教室,组织学生早读,教室飘出参差不齐的读书声;中午时分,又放弃休息时间,为学生批改、辅导作业。尤其是夏日的教室闷热得如同蒸笼,没有电扇,挤满学生后,教师额头的汗珠滴落在作业本上;傍晚更是辅导到五点半,教室里老式的电灯像跳动的光影,把师生问答编织成温暖的茧。辅导学生本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只要学生提问,我们都会热情耐心、细致入微地解答。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辅导题目都是我们查找资料,亲自编写,再一笔一画在钢板上刻蜡纸,经常是刻完一张蜡纸,手臂疼得提不起来,最后用刷子一张一张地印出来,若蜡纸破了,得重新刻一张。

  而今回首往昔,上世纪80年代的教师们虽工资微薄、条件艰苦,却敬业爱岗、认真负责,默默奉献却毫无怨言,只盼着能将知识倾囊相授,以教好学生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