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戈壁荒滩到江南水乡
五十三年,不离不弃
日期:09-07
金婚照。
结婚照。
近日,汪兰珍和陈勇这对结婚53年的金婚夫妻在社区“银龄鹊桥会”上分享着自己的爱情故事,今年76岁的汪兰珍用布满皱纹的手在贺卡上写下:“五十三年,不离不弃。”看着熟悉的字迹,两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沙漫天的年代。
1966年,17岁的汪兰珍背着行囊,挤上了前往新疆的火车。“那时,新疆戈壁滩是我们支边青年挥洒青春汗水的广阔天地,没想到还成了爱情开始的摇篮。”汪兰珍笑着说,当年,原本考上中专的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去参与开发建设边疆。“下了火车还要转车,从绍兴到乌鲁木齐就要坐上四天三夜的火车。”她说,这一去,就在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滩上留下了26年的青春。
新疆的戈壁滩,藏着汪兰珍最珍贵的青春,也孕育了她和陈勇的爱情。陈勇是成都人,1967年,陈勇作为一名军人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到新疆屯垦戍边,成为新疆开发的参与者。命运的转盘轻轻一转,让这对原本没有交集的年轻人因调动分配到了同一小组集体劳动。“我就是看中他的正直、老实。”汪兰珍说,在戈壁滩的日子里,艰苦是常态,没有浪漫的约会,只有最真挚的陪伴。一年间,两人一起学习、劳动、吃饭,共同面对风沙、语言障碍、物资匮乏的挑战,吃过的苦、流过的汗浇灌着每一寸土地。
而两人的感情,也在这样日复一日地并肩劳作和相互扶持中慢慢升温。1972年,两人简单操办婚礼,没有婚纱,没有钻戒,没有酒席,只有一间收拾干净的屋子和一张结婚照。因工作调动,陈勇留在了麦盖提县,而汪兰珍去了喀什,这一分开,就是3年,分隔两地的日子里,书信和电报成了两人最珍贵的纽带。“我们的信物是一箱书信,可全留在了新疆没有带回绍兴,不过信没了,记忆还在。”陈勇惋惜道,那些信记录着他在海拔6000米、-50℃的戍边往事,也记录着恋爱细节。汪兰珍在一旁说,陈勇的记性很好,随时都能回忆补充当年的细节。
1993年,两人离开新疆,带着节省下来的4000元差旅费白手起家,东拼西凑在绍兴买了房、安了家。那时的绍兴,对汪兰珍其实已经有些陌生,而陈勇显然比她更感到陌生。“刚回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绍兴话一点听不懂,自己的普通话也有方言口音,日常交流都是问题,融不进去。”陈勇笑着说。汪兰珍拍了拍他的肩膀,眼里满是心疼:“那时候他心里肯定不好受,在新疆有战友,有熟悉的工作,到了绍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就每天带他去逛,慢慢地,他也熟悉了绍兴。”
当记者问起“爱情保鲜秘诀”时,汪兰珍却说着最朴素的启示:“不过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她说,陪伴不是黏在一起,而是一起成长,两人的“共鸣”,是一起走过26年边疆岁月、53年婚姻长河过程中,慢慢浮现的一个大大的“懂”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