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秀玮
平常吃药时,配一口水吞服还是一杯水?服药后多久能喝水?殊不知,服药时喝水量及水温对药效发挥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为此,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医生提醒,不当的饮水方式可能导致药效无法充分发挥,甚至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很多人不知道,有些药物服用后不要马上喝水。”该院药学部医生介绍,像开喉剑喷雾剂这类喷雾剂,使用关键在于“喷后含服”,喷药后需让药物在口腔或咽喉部位停留5—10分钟形成保护膜,立即喝水会冲走药物、降低效果。而止咳药如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等,能覆盖在呼吸道黏膜上形成保护膜,服药后也应尽量避免立即喝水,让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部分药物只需少量水送服。医生介绍,很多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片,通过在受损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发挥作用,服药时应少量水送服,且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饮水或进食。止泻药如蒙脱石散,服药后喝大量水会影响其对病毒、细菌的固定和抑制作用,一袋蒙脱石散只需50毫升水冲服,服药后1小时内也应减少喝水。
不同剂型的药品,喝水量也有差异。大部分片剂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若饮水很少,药物仅靠少量胃液很难完全崩解。胶囊类药物,如多西环素胶囊,吃药时要用约250毫升温水送服,让药物顺利“滑”进胃里,否则卡在食管上易引发食管黏膜发炎甚至溃疡;服药时还要保持站姿或坐姿,服药后30分钟内不要躺下。代谢特殊的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其代谢产物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故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每日饮水2000毫升左右。
一些药物对水温有要求。益生菌类药物是活的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最好用35℃—40℃的温水冲服,以保护益生菌的活性。而抗生素类如阿莫西林,过高水温会加速药物水解,分解产生高分子杂质引发过敏反应,建议服药水温低于40℃;像阿奇霉素这类非常苦的抗生素,其辅料怕热,也不能用热开水冲泡。含挥发性成分的中成药颗粒,如含有金银花、藿香等成分的,建议用40℃—60℃的温开水冲泡,避免成分挥发或分解。维生素、蛋白质类药物遇热易变性,服药水温也不宜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