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跤,为何成了“心头怕”?
日期:08-24
半个月前,68岁的周阿姨出门时意外摔跤,虽然只受了皮外伤,却让她心有余悸。“怕摔”成了周阿姨心里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大约有30%经历过跌倒。老年人跌倒容易骨折,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有的老人产生了“跌倒恐惧”。心理咨询师林怡表示,“跌倒恐惧”会让老年人在开展活动时不自信,会让老年人总想着如何能避免摔倒,做事畏手畏脚。它不等同于正常的谨慎心理,而是一种焦虑状态,一旦无法缓解,可能会引发社会交往退缩、认知功能下降和生理健康衰退,陷入“跌倒、恐惧、衰弱、再跌倒”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晚年生活质量。
林怡指出,“跌倒恐惧”并非只发生在有过摔跤经历并产生严重后果的老人身上。甚至有些没有跌倒史的老年人,特别是心理敏感或独居的老年人也容易产生“跌倒恐惧”的心理。
人们可以用国际跌倒效能量表来判断自己是否有“跌倒恐惧”的心理。该表通过人们做7种行为时,对摔倒的关注程度进行评分,7至8分无须担忧/低度恐惧,9至13分为中度恐惧,需要予以关注,14分以上为高度恐惧,建议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如何缓解“跌倒恐惧”?林怡建议,老人要勇敢地向家人或心理专家说出自己对发生跌倒的担忧,寻求理解支持和专业帮助。制订科学的运动计划,逐步建立信心。定期检查居家环境,消除跌倒隐患。子女也要常陪伴在父母身边,做一个安全守护者。若父母对跌倒有较为严重的恐惧,建议安排专业护理员,随时陪伴。
为防止跌倒,建议老年群体可以进行运动干预。运动干预是通过平衡训练、力量训练等,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强化腿部肌肉,预防跌倒,进而减少恐惧。除了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方式,也可尝试以下3个简单的动作。
侧面提腿。单腿站立,另一条腿向侧面提起,保持5秒后换另一边,重复8次,有助于改善稳定性。注意保护承重腿,若有不适要及时中止。
爬楼梯。上下楼梯时注意抓紧扶手,这个动作能让老年人在起伏不平的地面行走时,步伐更加稳定。
坐立运动。双膝略微分开,缓慢地从座椅上站起,可适当增加难度,如双手交叉抱于胸前,或向前伸出双臂,与肩膀同高,然后进行坐立运动,重复数次,以自身能耐受的程度为宜。这个动作可以让老年人在改变体位,如从椅子或坐便器上站起、坐下时,更能保持平衡。(综合《浙江老年报》《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