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闲来整理书籍时,一张蓝白相间的证件从书页间滑落。我弯腰拾起,触到证件上凸起的白底烫金字迹——这是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运动会的工作证。再仔细看,整个会徽大红和金黄相映,罗马数字“V”既象征着第五届,也暗喻着胜利。40多年的时光在微微泛黄的纸片上凝固,会徽上那个由跑道和国旗组成的“中”字依然鲜红夺目,我仿佛听见了当年上海江湾体育场山呼海啸的喝彩声。
五运会于1983年9月18日开幕,至10月1日结束,是新中国首次在首都以外举办的全运会。那一年,我正好在上海一所军校就读,学校离江湾体育场很近,因此在校学员全部被安排作为此次全运会的工作人员。经过有关部门定点定位的安保培训后,我们负责执行场内座位通道间的安保任务。
开幕式当天,9月的阳光像熔化的铜汁。我们数百人军容严整,行进在38℃的高温里,腰扎武装带,肩挎军用水壶,于中午11点半到达体育场正门。只见现场内外挂满“提高水平,为国争光”等标语。进入体育场后,两人一组来到指定位置,我负责主席台正对面的安保。开幕式最引人注目的是飞机跳伞表演,来自北京、吉林、山东等省份的60多名优秀跳伞运动员参与,当3名跳伞运动员带着“学习中国女排发扬拼搏精神!”等巨幅从天而降时,全场沸腾的声浪几乎掀翻体育场穹顶。还有天女散花、叠罗汉等出色表演,都象征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条战线取得伟大胜利。
在场内执勤任务的6小时里,虽饱了眼福,累也唯有自知。安保全程需要绷直脊背保持站姿,虽没有天安门广场站岗战士那么标准,但也要站成相对标准的稍息状态。为了不上厕所,军用水壶里的水只敢润润喉,到任务结束时,还剩下半壶呢。由于气温高,从刚开始的汗流浃背,到后来军衣上绘出汗盐渍图案。但当我们目送萨马兰奇主席满意离场时,所有疲惫都化作了年轻的骄傲。
这张编号001476的特殊工作证,记录的不只是一场执勤任务。在改革开放第五个年头,它见证了中国体育破茧成蝶的瞬间,也封存着我们这代人特有的纯粹与热忱。虽然没有参与跑道竞争,也没有参加举枪射击,更没有运动员的优秀成绩,但开幕式的安全也有我的汗水!突然明白历史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平凡时刻编织而成——就像会徽上那道红色的跑道,连接着1983年的炙热阳光,也通向今天的灿烂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