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晚报

同床共枕:少年夫妻老来伴

日期:08-24
字号:
版面:第02版:老茶馆       上一篇    下一篇

  尽管部分老年夫妻因健康问题、作息差异等原因选择分床而眠,但记者走访中也看到,仍有不少老人坚持同床共枕,既有“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深情,也有现实中互相照顾甚至节省房间空调费的心思。

  睡前闲谈

  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受访者:何大伯,65岁

  “我和太太结婚43年,几乎每晚入睡前,我们都会自觉放下手机,闲聊一会,天南地北什么都聊。这是我们一天中最放松、最幸福的时刻。”提起与妻子的睡前小仪式,何大伯有些“得意”,这是老两口多年来感情始终甜蜜如初的秘诀。他告诉记者,尽管家里有几间房一直闲置,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选择和伴侣分房而睡,但他从不主张这样做。在何大伯看来,一方面,人到晚年,空巢现象较为普遍,夜深人静时难免心里感到寂寞,此时能相互依靠的只有老伴;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头痛脑热的小毛病也增多,所以夫妻间相互照应越发重要。

  在婚后的43年里,除了出差、旅行,何大伯和妻子只有一次分开睡过。那是2020年,当时何爷爷感染了肺炎,在家自我隔离,除了告知儿子一家暂时别来看望,他主动提出与妻子分房睡一个星期。“虽说是分房睡,但我太太总是放心不下我一个人,白天就戴着口罩进房间照顾我。”何大伯说,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自己很快康复。然而不久后,妻子也染了病,由于她本身有些基础疾病,这一次两人没有再选择分房,他一直守在妻子身边,方便端水喂饭。

  “少年夫妻老来伴。从青春到暮年,从激情到恬淡,守的是一份相濡以沫的初心。”何大伯说,退休之前,他们会利用睡前相处的时间,好好聊聊一天的工作、遇到的开心事或烦心事,相互学习、彼此鼓励;如今已经退休,他们就聊各自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趣事,妻子谈学习二胡的心得和进步,他就讲自己参加唱歌、书法活动取得的成绩。偶尔和朋友结伴出游,回来还能分享些旅行见闻,记下那些记忆较深的景点和当地的美食,约好未来同去。

  睡在一起,互相照应

  才是“老来伴”的意义

  受访者:孙爷爷,72岁   

  和老伴作息不同,需要分床睡吗?对于这个问题,今年72岁的孙爷爷颇有心得。“我老伴5点多就起床了,我要睡到7点半;晚上她睡得早,但我通常会在工作室待到9点半,再回卧室看会电视才睡。”孙爷爷和妻子结婚已近50年,虽然两人作息截然不同,但丝毫不影响两人多年来同枕共眠,感情依然很好。在他看来,夫妻之间,难免会存在差异、矛盾,沟通和包容是化解的良方。“就像我妻子起床时,从来都是轻手轻脚,不打扰我;晚上我看电视时,也一定做到把声音调到最小,屏幕光线调暗些,让她睡个好觉。”

  有时候,孙爷爷回房间时,妻子还没睡着,两人就会靠着床头聊会儿天。“假如最近彼此的一些行为让对方感到不愉快,我们就会趁着睡前这段时间好好沟通,心结解开了,幸福感自然就上来了。”他坚信,小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沟通的机会,“要是分床甚至分房睡,就像分开‘冷战’!一人一张冷冰冰的床,心也容易凉。矛盾憋在心里不解决,只会越积越深,哪有幸福可言?”

  让老两口坚持不分床的,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现在年纪大了,身体说不好什么时候就会出点状况。”他举例道,妻子喜欢在院子里种菜,有时劳累过度,夜里就容易腿抽筋。两人睡在一块,妻子一有动静,自己马上就醒过来,立刻起床用热毛巾给她捂上,揉一揉,很快就能缓解。“要是分开睡,她忍着痛自己弄,或者等我听见动静再过去,得多受罪?睡在一起,才能第一时间发现,互相照应,这才是‘老来伴’的意义。”

  “住在一间房里,其实能省下不少生活成本。”孙爷爷坦言,特别是夏天,开一台空调就够用了,一个房间也只要开一台电视,省电又省心。

  白天各自忙碌

  夜晚相伴而眠

  受访者:汪阿姨,58岁

  和丈夫结婚26年,汪阿姨笑称两人一直是工作狂,年轻时心思都扑在事业上,如今退休了,生活节奏也没慢下来。除了约定好每天共进三餐、双休日一起去市场买菜外,其余时间两人依然保持着工作日的作息,各自忙碌。

  汪阿姨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去市老年大学上课,回来就在书房专心制作她的自媒体广播节目,得空了还要弹弹古筝、跑跑步。丈夫则“坐镇”客厅,专注地盯着他的股票,还主动包揽了买菜做饭的活儿,晚饭后雷打不动去母亲家看望老母亲。

  “我们俩白天说的话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吃饭啦’‘我回来了’,然后就又各自忙去了。”汪阿姨笑着说,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各司其职。也正因为白天交集太少,夜晚同枕共眠的那8个小时,对夫妻俩来说,就显得格外珍贵,成了维系感情的重要方式。

  “我们是一家人,而不是合租在同一个屋檐的室友。本来白天见面就少,要是晚上再分床睡,那这日子我自己一个人也能过。”汪阿姨坦言,尽管两人的作息习惯并不相同,但两人都找到了让彼此最舒服的相处方式。

  汪阿姨习惯早睡,晚上9点准时上床,睡眠质量极好,几乎是倒头就睡,一觉到天亮;丈夫则睡眠很浅,通常要等到晚上11点左右才上床睡觉。“他从婆婆那里回来,进门洗漱都吵不醒我;我也不会翻来覆去,扰他睡眠。”汪阿姨说,偶尔她还没睡着时,两人会靠着床头闲聊几句,说说一天里没来得及分享的事;但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享受这一份安静的陪伴,知道对方就在身边呼吸、安眠,心里就很踏实。

  专家谈:

  分床不分床

  利弊看清楚

  老年夫妻分床甚至分房睡,对老人的身心健康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针对这一老年人普遍关心的话题,记者咨询了越城区老干部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服务站心理咨询师、浙江省12355平台公益心理专家何林滔。

  “老年夫妻分床睡的情况目前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比较常见,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带来一些好处。”何林滔表示,许多老年人睡眠较浅,如果另一半有多次起夜、打鼾等状况,分床睡可以有效减少相互干扰,显著提升睡眠质量,从而有益于身体健康。分床也能为彼此保留一定的个人空间。“夫妻双方作息习惯、对室内温度、光线的需求不同,适当的距离有助于减少生活摩擦,保持生活的自主性,这也是对彼此的尊重。”他说。

  但何林滔同时强调,这种方式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最需警惕的是健康隐患。“尤其对于患有慢性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夜间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发时段,独自睡眠若出现意外,可能无法被及时发现和救助,这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何林滔解释。另一方面,他也提醒需关注情感层面的影响,长期分床睡可能会导致亲密感逐渐淡化,容易引发孤独、低落等情绪,甚至增加抑郁风险。

  因此,在生活中,是否选择分床睡并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夫妻双方的沟通与共同意愿。何林滔建议,如果选择分床,更要有意识地创造其他陪伴机会来弥补,“比如固定时间一起散步、吃饭,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分享,避免心理上的疏远。”在他看来,理想的晚年关系,是既拥有独立的空间,又能感受到持续的陪伴和关怀。维系感情不在于是否同床,而在于是否“同心”。

  对于分床睡的夫妻,何林滔建议提前做好安全准备。例如,在各自的床边安装紧急呼叫铃,或约定睡前互相确认对方的身体状况,并保持电话畅通。有条件的家庭可考虑使用健康监测设备,如智能手环等,以便及时感知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