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疤”变“绿肺”,五峰岭“复绿”
日期:08-21
见习记者 马冰雪
本报讯 8月20日,记者从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越城区富盛镇五峰岭废弃矿山已通过验收,曾经藏着“定时炸弹”的“网红山”穿上了安全衣,完成了从废弃边坡到“绿色坐标”的华丽转身。
这座位于富盛镇金溪村的小山岗,因山顶视野开阔,能俯瞰盆地水库,近年来成了绍兴及周边城市“驴友”的打卡胜地。尤其是“露营热”兴起后,每到周末,蜿蜒盘山公路两旁的观景台停满了私家车,年轻人背着帐篷、拎着烧烤架往山顶跑,但山顶的边坡因历史开挖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且常有碎石落下,存在崩塌隐患。
去年6月,在越城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指导下,富盛镇人民政府结合“芯城茶谷”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正式启动五峰岭废弃边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投资约1680万元,通过削坡、挂网等工艺,喷播、种植等手段,给这座有安全隐患的“网红山”治病复绿。
近年来,我市依托卫星云图、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查明全市范围内的历史遗留矿山分布、损毁土地面积、权属状况及突出生态问题等信息。经深入摸排,精准掌握底数并建立生态修复项目库。核查发现,共有63个历史遗留矿山,涉及总面积2692亩。
针对各矿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实际情况,我市落实具体修复举措,按照“保证安全、恢复生态、兼顾景观”的考虑次序,确保科学制订“一矿一策”差异化修复方案,因地制宜、科学选择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的方式,将不同矿坑分别改造为公园、花园和果园,推进修复治理和综合利用,并聘请行业专家对项目验收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据了解,今年我市计划完成废弃矿山修复项目17个,面积42.98公顷,目前已完工12个,完成修复面积31.14公顷,进度居全省前列。如上虞区上浦镇龙池岭废弃矿山通过生态修复,坡面的乔木与灌木植被生长繁茂,原本裸露的山体重焕生机。经过平整处理后的宕底,也成功转型并被利用为办公场地;而面积12.4公顷的柯桥区福全街道兴联村的中祥废弃矿山,原属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经过修复,抹平了大地“伤疤”,恢复绿水青山。
“‘一矿一策’让废弃矿山‘披绿生金’,摇身一变成为‘城市绿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矿处相关负责人说,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可以防止土壤大量流失,维护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安全,也能实现废旧矿坑治理恢复生态效益向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