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晚报

一名没上过班的应届女博士 为何在6家企业有参保记录?

日期:12-27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名从未来过浙江的土木工程专业女博士,竟发现自己在绍兴、杭州、宁波、丽水、湖州等5地的6家建筑企业有参保记录,严重影响入职,这背后的水“有多深”?近日,在浙江省检察院举行的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案例讲述会上,上虞区检察院干警宋小艺讲述了“‘被就业’的女博士”一案。昨天,宋小艺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办案经历。

  企业需要“短期用工”

  中介发展出黑产服务

  小艾是北方一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女博士,2023年上半年,她以应届博士身份入职浙江某高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却被告知已有就业经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小艾登录浙里办,竟发现她在绍兴、杭州、宁波、丽水、湖州等5地的6家建筑企业有参保记录,其中一家企业位于上虞区。心急如焚的小艾立即报警想进行维权,无果之后又找到上虞区检察院。“小艾当时告诉我们,她的遭遇被告知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她找到企业,却被告知她是通过中介合法招聘的劳工。”宋小艺告诉记者,小艾辗转找到中介,对方曾口头答应她删除社保记录消除影响,并赔偿她几千元,但拒绝告诉她是如何“被就业”的。

  小艾此前从没来过浙江,她的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如果失去应届生的身份,不光影响入职,也不能申请人才补贴等福利待遇。上虞区检察院通过提前介入案件,检察官将目光锁定在以招聘为幌子行兜售信息之实的中介身上。很快,嫌疑人孙某进入检方视线。

  孙某系杭州一家信息咨询公司的中介,曾先后将小艾等30余人的身份信息打包卖给了6家公司。随后,民警从孙某家中搜到了70余本技工证书和身份证件,但小艾的证件不知去向。不过在孙某的手机上,检察官发现了小艾的个人信息遭“买卖”的记录,还发现小艾竟然“被考取”了木工证。

  孙某始终无法说明小艾个人信息和证书的合法来源,反而辩解有偿使用技工证是行业潜规则,流通中的证书持有人都是同意使用的。给小艾制作技工证书又缴纳社保,到底有何用途?检察官通过查阅社保缴纳记录,发现了一个共同点:这些企业都是建筑企业,且只参保一个月。企业似乎只需要“短期用工”,用工时间节点都恰巧发生在建筑企业资质提升的前一个月!

  原来,建筑企业必须获取建筑资质才可施工生产。《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企业在申请资质时拥有少则10个、多则200个以上考核或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

  检察官认定,不法中介正是瞄准了一些小微企业想要节约用工成本的需求,为企业提供资质申请服务,通过买来的被害人信息,为其缴纳社保,伪造在岗假象,从而满足资质申报的技工人数要求。经过深入挖掘,检察官发现孙某是从上家柯某处购买了一批身份证件,再联系培训学校的代理李某批量制证,然后出售给企业获利。目前,社会上一些中介公司已发展出“买证—考证—卖证”的一条龙式黑产服务。

  检察官构建新模型

  排查出更多侵公线索

  同时,上虞区检察院还发现了更多“被就业”的被害人,硕士吴某是油漆工、高校教授周某是电焊工……

  2023年9月,上虞区检察院依法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买卖身份证件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对孙某提起公诉。“考虑到办理个案治标不治本,更需要深挖背后原因,梳理类似案件。”宋小艺注意到,人民网等网站上还有很多像小艾这样的投诉举报,可见信息被盗用现状十分猖獗。为此,宋小艺通过调取社保记录、住建部门对企业的行政处罚数据、收集投诉记录等,构建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案监督模型。

  今年4月,绍兴全域成为最高检数字赋能立案监督试点地区,上虞区检察院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广模型应用,排查出线索450余条向全市移送,共立案监督157人,包含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20件20人,立案8件8人;建议立案42件42人,公安机关立案15件15人。

  通过行政检察履职,相关人社部门消除了错误社保记录;通过民事支持起诉,支持小艾向使用信息的企业追索民事赔偿。2024年4月,根据模型排查出孙某新的犯罪事实,上下游同案犯归网,上虞区检察院追加起诉,二审判决孙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伪造、变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六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