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晚报

浙江绍兴发现越国王都遗址 列入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日期:12-24
字号:
版面:第02版:越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首席记者 周能兵

  昨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浙江绍兴发现越国王都遗址”被列为2024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央视发布的消息称,稽山中学遗址首次确认存在战国时期越国大型建筑基址,相关遗存距今约2500年,实证文献记载的越王勾践建都历史,目前已明确稽中遗址为“越国王都遗址”。

  稽中遗址位于越城区稽山中学,自今年2月至12月初,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累计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已揭露大型高等级建筑基址,各时期水井、马坑、灰坑(窖穴)等遗迹80余处,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石器、建筑构件等遗物上万件。遗存年代从战国时期延续至民国时期,以战国时期至汉六朝时期遗存为主。建筑基址主要包括战国时期越国和汉代两个时期,分布于整个发掘区。越国建筑基址多数深埋在地表下4至6米的位置,因汉代建筑基址叠压,尚未完全揭露。

  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越国基址整体营建在发掘区底部淤泥层之上,包括垫土台基和木构基础。垫土台基目前已发现2层,整体厚约0.8至1.1米,上层垫土为黑灰色黏土,含较多炭屑和烧土颗粒,下层为纯净青灰色淤泥。木构建筑基础埋于台基面上深挖的基槽之中,由成组筏状地栿及立柱垫板构成。其中,筏状地栿由圆木平行横纵相间叠压铺设而成,部分地栿最上层中部立有圆柱;立柱垫板由方形立柱和其下作为柱基的方形或长方形垫板组成。汉代建筑基址营建在越国建筑基址之上,营建方式与越国建筑基址相似。越国和汉代建筑基址所使用的木材,数量极其庞大,品种十分丰富。经鉴定,目前已确认有木油树、松属、柏木属、樟属、杨属、柳属等20余个树种属,反映了建材产地当时的生态和气候环境,也表明当时建筑营建技术已趋成熟。

  稽中遗址现已清理水井23口,其中越国水井1口、汉六朝时期水井20口、民国时期水井2口。越国水井井内堆积包含越国原始瓷杯残片,井底出土有较多井壁木片断块,砍削痕迹明显,推测其上汉代建筑在营建过程中对井壁高出其施工面部分曾进行了降高和回填。汉六朝时期水井有陶井圈、砖、竹编3种砌筑形式,部分砖砌水井两两间隔12米左右,成排分布,较为规整。

  稽中遗址清理1座马坑,引人注目,坑内埋葬一匹成年公马,残长1.9米。距今2480±30年。经DNA和同位素检测,该马生前主要以粟、黍、麦类秸秆及其副产品为食,但也吃过一定量的豆类、麦及麦麸等饲料。该坑除了马的骨骸,未有其他任何遗物发现,由于其紧邻越国建筑基址和木井,是否与建筑奠基或祭祀活动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稽中考古遗址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出土较多书有“會稽”“山陰”地名的遗物,如:汉隶墨书的木刺、“山陰丞印”的封泥、“會稽郡壁”的铭文砖、汉隶墨书“如律令永”的陶片等,推断遗址与汉六朝时期会稽郡山阴县治官署密切相关。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龙彬表示,浙江绍兴发现越国王都遗址列入2024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表明了稽中遗址的重大价值。稽中遗址佐证了越王勾践公元前490年建都的历史,该遗址应与越国都城内的大型高等级建筑有关,该发现弥补了绍兴古城内无越国时期遗存的一大遗憾,为探寻越国都城格局提供了重要线索,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考古的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