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藏于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又有新的研究成果。记者12月20日在清华举办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暨校释、英译系列成果发布会上获悉,“清华简”新整理出3篇竹书,均为传世文献未见佚籍,发现西周早期成王、昭王治政思想资料,对研究先秦治国思想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最新整理研究发布的成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共收录《成后》《昭后》《两中》3篇竹书,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其中,《成后》《昭后》两篇首次发现西周早期周成王、周昭王治政思想资料,《两中》篇则是迄今发现的夏启为“天下王”的最新资料。
《成后》《昭后》两篇原编联为一卷,《成后》有9支简,《昭后》有7支简。两篇竹书都属于训典类文献,涉及西周早期史事以及周成王、周昭王的治国理念,是在楚地传抄的亡佚已久的重要历史文献。两篇简文虽然叙述角度不同,但内容颇有关联,与《尚书》等传世文献以及金文、简帛有关资料可相互印证。
《两中》为长篇竹书,原有竹简88支,现存87支。竹书以夏朝初定为背景,假托圭中、祥中与夏启的对话,来阐发作者的治国理政思想。简文涉及夏朝初期的历史传说和上古政治思想等内容,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夏朝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据介绍,清华简全部整理工作将于两至三年内完成。
(综合新华社、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