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晚报

什么是增塑剂? 有何危害?如何避免?

日期:12-04
字号:
版面:第08版: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过量接触增塑剂有潜在风险。(央视截图)

  近两年,一个原本陌生的词汇逐渐为大众熟知,这就是增塑剂,也叫塑化剂。大量实验表明,长期过量接触增塑剂,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青少年生殖健康和生长发育。

  目前,对童装、童鞋、儿童玩具和儿童家具等产品,国家标准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含量作出了严格的限值要求。但是记者发现,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球拍、跳绳等体育用品,还没有相关限值要求。那么这部分产品,会不会存在我们还不知道的健康安全风险呢?

  1 检测样品中超四分之一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

  在福建省质检院和宁波市质检院,两地的专家正在对三类产品首次共同进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这三类产品分别是球类、球拍和跳绳,目前中小学生使用的频率非常高。

  检测人员想了解的是,当学生们拿着球拍打球、握着绳柄跳绳的时候,皮肤和体育用品的长时间接触,会不会产生健康风险?为了数据尽可能全面客观,此次风险监测共采样112批次样品,覆盖高、中、低三档价位,采样渠道涉及线下的大型商超、批发市场、运动用品店和零售店,以及线上主要的电商平台。

  与此同时,记者也对学生体育用品的消费使用状况作了进一步调查。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生产国,大部分学生体育用品生产企业集中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

  而在检测中心,记者看到这样一组风险监测数据:采集的112批次学生体育用品中,有30批次产品不符合参考标准要求,不符合率为26.8%。球拍产品的不符合率最高,不符合率60.6%,不符合项目为增塑剂;其次是跳绳,不符合率为17.5%,不符合项目主要是增塑剂;球类产品的不符合率为7.8%,不符合项目还是增塑剂。

  也就是说,样品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产品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限值两百倍以上。

  2

  长期摄入增塑剂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增塑剂是一种黏稠的、像油状的东西。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超标对人体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究竟有哪些?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危害评价科主任王永伟表示:研究表明,长期增塑剂摄入,对男生会产生类似于雌激素的作用,女生会早熟之类的。

  专家告诉记者,增塑剂也被称为塑化剂,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已有近百年历史了,其中八成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增塑剂,因为它可以增加塑料的柔韧伸展性,被大量用于塑料制品。而这次风险监测之所以在部分跳绳、球拍、球类样品中发现增塑剂超过参考标准要求,就是因为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也有使用增塑剂。

  福建省质检院高级工程师周秀华说,球拍上缠绕手胶是为了在运动时起到缓冲和避震作用,部分生产企业为了增加手胶的柔韧性和弹性,便于手胶更好地缠绕到球拍手柄上,可能在生产过程中超量添加了增塑剂。

  记者注意到,目前研究已经证实,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增塑剂可以经口腔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渗入这3个途径进入人体,被认为是人类生产制造的产量最大的环境雌激素之一,已经陆续被世界各国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在每天的运动中,皮肤直接接触球拍、跳绳和球类的时间超过30分钟的比例较高,如果长期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超过参考标准的体育产品,就会存在健康风险。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我国国家标准早已明确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另外像童装童鞋、玩具、儿童家具等儿童用品,以及彩画颜料、蜡笔、书包等学生用品的相关国家标准中,也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有明确的限量要求,限量值与欧盟现行标准一致。

  但记者发现,现行的标准中还没有对球类、跳绳等学生体育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作出限量要求。据了解,目前已经发现了性能优良、可以做到无毒安全的替代物。

  3

  体育用品怎么用更安全?买时注意挑选、用后注意洗手

  针对学生体育用品发现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采取后续的处置措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安全评估处一级调研员王娜表示,根据本次风险监测结果,市场监管部门已向相关企业发放风险告知书,要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适时组织开展跟踪监测,组织技术机构帮助企业深入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促进行业质量水平提高。

  记者检索发现,近日,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跳绳》国家标准草案稿,专门对跳绳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进行了限量要求。征求意见稿有望近期公开征求意见。而针对本次风险监测结果,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要在正规销售渠道购买正规品牌,并要检查产品的标志标识是否齐全。

  宁波市质检院国家文教用品检测中心副主任田旭玲说,在购买跳绳、球拍等产品的时候,最好用手触摸一下手柄的把握部位,不要购买材质过于柔软的产品,也不建议购买颜色过于鲜艳和图案过于丰富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可能含有超范围和超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家长和老师也要监督儿童、学生在使用完球拍、跳绳、球类等产品后要洗手。

  4

  存在侧翻、摔伤风险

  网红“骑行箱”设计有缺陷

  当然,警惕未成年人用品带来化学风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的物理风险。

  每到假期,很多家长会带娃娃出门旅行,在火车站、机场,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直接把孩子放在行李箱上拖行,孩子玩得开心,家长也解放了双手。一些生产厂家在这些现象里发现了商机,推出了儿童骑行箱,方便出行的同时又增加了趣味性。

  记者调查发现,因为儿童骑行箱既可以作为旅行箱,也具备儿童乘骑功能,属于跨界的新兴产品,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但是这并不影响大量企业生产这种“网红产品”,声称儿童骑行安全、适合1到6岁的宝宝乘坐。

  但记者看到网上也有不少消费者投诉,称儿童骑行箱“太容易侧翻了,孩子磕到牙齿出血了”。常见的质量投诉还有轮子不灵活、拉杆有点单薄、容易翻车、不是很稳定等。

  不久前,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委托,两家权威检测机构对儿童骑行箱产品首次开展了风险监测。共采集33家生产企业的42批次儿童骑行箱产品。

  上海市质检院箱包实验室工程师陈雅华表示:儿童骑行箱理论上也必须要有制动装置,但做风险监测时发现相当一部分儿童骑行箱是没有制动装置的,这就有可能在斜坡上发生意外滑行造成摔伤。

  这次风险监测结果显示,制动装置不符合发现率为76.9%,样品稳定性不符合发现率为76.2%。因为设计有缺陷,这种“网红产品”存在一定的侧翻、摔伤风险。

  无论是学生体育用品,还是儿童骑行箱这样的新兴产品,相关标准滞后绝不能成为产品忽视安全的借口。产品有标准时,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产品没有标准约束时,安全就应该是产品最应遵守的底线。

  (综合央视新闻、《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