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在数智赋能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AI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介入,能精准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与此同时,人机协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用“师—机—生”三元结构逐渐替代传统“师—生”二元结构,提升灵活性和智能化程度,开启了教师与机器多元协作、智能增强、深度融合、共创共生的新范式。
本次调研聚焦于在锡麟中学开展的数智赋能新修订板块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提质探索暨协同共生——数智赋能写作板块的人机协同评价实践。开课学校围绕七年级语文写作板块,探索人机协同的尝试,旨在深入了解写作教学评价中数智赋能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优化策略,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通过文献研究、课堂观察,以及对现场的高级1班和中级2班的108名语文教师和开课班级的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具体如下——
一、现状与分析
1.对数智赋能教学的应用了解,师生认知存在差异。
在问题“你对‘数智赋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了解程度是( )[单选题]”的回答中选“A.非常了解,经常在教学中应用”的师生分别占16.67%和28.89%;选“B.有一定了解,尝试过一些应用”的师生分别占49.07%和62.22%;选“C.听说过,但不太清楚具体应用”的师生分别占32.41%、6.67%;选“D.几乎不了解”的分别占1.85%和2.22%。可见,学生对数智赋能初中语文教学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教师。
2.“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实践,师生重实施轻评价。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实践中,您最关注的环节是( ) [单选题]”一题的结果为:选“A.教学设计”的师生分别占33.33%和84.44%;选“B.课堂实施”的师生分别占47.22%和15.56%;选“C.评价反馈”的师生分别占6.48%和0;选“D.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师生分别占12.96%和0。可见,教师把重心落在课堂的实施,学生则关注于教学设计上,两者明显忽略了评价反馈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3.多主体交互参与课堂评价,提高人机协同水平。
“‘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中,您认为评价的主体应该是( )[单选题]”一题的结果为:选“A.教师”的师生分别占19.44%和2.22%;选“B.学生”的分别占25%和 42.22%;选“C.人机协同”的分别占15.74%和4.44%;选“D.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分别占39.81%和 51.11%。可见,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中,三至五 成的师生认为评价的主体应是多主体共同参与,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也包括AI的智能参与和辅助等。
4.借助AI智能交互,实践凸显“以生为本”。
问卷调查中的简答题:在你看来,“数智赋能”在语文教学中具体的实践方式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课堂经历举例说明 [填空题]。根据师生的简答,我们提取了一些关键词,并由此生成了关于“实践”的高频词云图,位于核心的是“学生”,凸显的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其次是“作文”“教学”“平台”“学习”“智能”“评价”“系统”等。可见,师生们认为“数智赋能”的实践主体是学生,在具体写作中需要借助AI等智能系统,借助视频多媒体平台在线修改评价,依托数据进行智能分析。
二、人机协同的写作评价探索和优化策略
“人机协同评价”是指通过教师智慧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系统。AI能多模态采集语音、表情、作业轨迹等数据,可充分发挥其实时反馈和个性化诊断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在情感价值判断和高阶思维培养中保留教师主导作用,形成“动态补偿机制”,即教师弥补机器在情感评价上的不足,机器修正教师的主观偏差,实现双向赋能。主要探索如下:
1.搭建思维支架——AI辅助作文批改。
在作文辅导中,可以借助相关App,快速采集学生手写作文,并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单元写作要求,从书写、病句、结构、立意等维度分析作文,生成详细的批改报告,包括夹批、整体修改意见及能力画像数据,大幅缩短批改时间。
同时,系统可提供针对性的写作建议,帮助学生明确修改目标。教师可输入特定写作要求或调用教材任务点,调整AI批改标准,并支持人工干预优化评改结果,确保批改的灵活性与适配性。
其生成的“习作档案”可以记录学生写作成长轨迹,通过可视化数据,帮助教师发现学习难点、确定教学重点、优化课堂讲评策略。
2.尝试逆向设计:人机协同践行教学评一体化。
在人机协同体系下,教学评一体化采用“目标—评价—活动”的逆向设计逻辑,颠覆了传统“活动—评价—目标”的正向设计思维,它以目标为锚点、以评价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实现教学全流程的有机融合。备课组可先对单元写作元素分析,对照课标、单元整体架构、学情、确立单元目标,进而关联协同,设计写作板块的课时目标。
三、实践与思索
人机协同评价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在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当下,它以独特的优势顺应当下教育的需求,正在重塑写作教学的生态,并致力于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顺应智能时代浪潮,赋能学生终身发展之路。通过引入智能评价系统,学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写作辅助工具,尝试在数字化环境中高效创作,培养数字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是适应社会的必备技能,为其终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洞察学生心理密码,激活写作兴趣之源。智能评价系统可以迅速给出即时评价,让学生在这种可视化的反馈中更清晰地认清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直观的数据和图表展示写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也增添了写作的趣味性。
3.构建多维评价系统,铸就学生语文素养之基。智能评价系统不仅能够精准分析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达、语法规范等基础问题,还可以通过情感分析和语义理解,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借助人机协同评价,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从“会写”到“写好”的跨越。
4.人机协同交互评价,助力核心素养落地之本。人机协同评价能够实现个性指导与精准诊断的深度融合。AI系统可快速完成基础性评价,如字词纠错、语法检测、逻辑结构分析,甚至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识别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倾向和思维深度,这种人机协同交互模式,不仅提升了批改效率,又能深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AI助力语文课堂,尤其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逐渐意识到人与AI之间需要建立更深度的交互,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仅依赖AI技术,想要真正提升课堂质量,显然不够,更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AI时代,当下的困惑是如何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也是需要长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