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焕新”,教学策略如何调整?
日期:10-08
郭卫利 摄
今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PEP四年级英语新教材正式启用,新教材在词汇难度、自然拼读要求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策略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些变化,笔者认为,教师应与学生携手合作,共同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下见解供同行参考。
一、教师篇:精准把握教材,调整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变化,教师应摆脱原有的思维框架,跳出固有的课堂设置,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和学生英语素养培养要求,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
(一)深入研读教材与课程标准
英语教师需深入钻研新教材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新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主题设计单元内容,教师需精准把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要素、教材单元主题、语篇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在教授第一单元“居家帮忙(Helping at home)”时,教师应明确该单元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具体目标,围绕家庭、职业、家务等主题,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避免盲目教学。
(二)创新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例如,在教授职业类词汇时,可以设置家庭聚会场景,让学生在此情境中介绍家庭成员的职业,使学习更具趣味性与实用性。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中可设计目标明确、可操作的任务。如学习第四单元“社区服务(Helping in the Community)”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一份社区服务方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运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在完成项目任务时,小组成员共同撰写英语书信、明信片或编排英语短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教学内容与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布置拓展阅读任务或写作练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堂应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巩固与基本技能训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三)提升自身能力
跨学科教学能力:新教材十分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师需提升自身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例如,学习“服装”单元时,教师可将英语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相结合,可以让学生设计并介绍自己的服装,同时学习演唱与服装相关的英语歌曲,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式学习指导能力:学会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洞察问题本质的能力。在每个单元的“项目(Project)”板块,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项目目标、制订计划、实施项目并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筛选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作出了弹性设计,新教材也相应设置了必学内容与选学内容。教师需根据课时安排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筛选。若课时紧张且学生基础薄弱,可适当减少选学内容的比重,重点完成必学内容的教学,保障教学质量。
二、学生篇:尝试大胆表达,养成良好习惯
面对四年级英语新教材难度的提升,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实际上,只要掌握 “课堂专心听讲、做好笔记、养成习惯” 这三大核心方法,就能化难为易,稳步提升英语水平。
(一)专注课堂学习
课堂专心听讲是学好英语的首要且关键步骤。新教材知识点更复杂、对话篇幅更长、语法细节更多,因此,学生在课堂上需紧跟教师思路。对教师反复强调的单词发音、句型用法,学生要专心倾听并大声模仿,培养语感。同时,积极参与教师的板书讲解、课堂播放的英语动画或组织的小组对话活动,大胆开口表达,不怕犯错,通过互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做好课堂笔记
新教材知识量大,仅靠大脑记忆容易遗忘,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好笔记,方便课后梳理知识和后续复习。记笔记需讲方法:笔记应突出重点,可使用不同符号区分内容,课后要定期复习。
(三)养成良好习惯
新教材对综合能力要求更高,而综合能力的提升需通过长期的积累逐步提升。学生可坚持每日听读英语,聆听教材配套录音,并跟随录音大声朗读课文或对话;每周整理一次错题,经常翻阅错题本,避免重复犯错。
总之,师生双方都应积极应对四年级英语新教材带来的挑战。教师通过提升自身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则要坚持专心听讲、做好笔记、培养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轻松应对挑战,爱上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