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爱是火炬,照亮整片土地

日期:10-08
字号:
版面:第06版:绍兴教育导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从水道纵横的绍兴,到沙海无边的新疆阿瓦提,阮伟玉此行所承载的,远不止塞满行囊的教案与习题。这是一次双向奔赴,也是一份坚定承诺:以一方讲台为根,用教育者的担当与热忱,驱散迷茫的寒意,为远方的学子带去温暖的春风。

  万里援疆,一场夫妻接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天山山脉,洒在新疆阿瓦提县鲁迅高中崭新的教学楼上,来自绍兴市高级中学的援疆教师阮伟玉站在窗前,望着操场上奔跑的学生,不禁想起2020年,丈夫冯祥桦在援疆期间拍下的第一张照片。

  那年2月,冯祥桦告别家人,远赴阿瓦提。临行前,他在日记本上写下:“此去西域一万里,愿以文心化春雨。”夫妻俩每晚视频联系,丈夫向她讲述在边疆的点滴:他发现当地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便创办了“胡杨林诗社”,带着学生在胡杨树下诵读经典;又开设“丝绸之路文学课”,用生动的故事打通文化隔阂。

  学生们如何在诗社里第一次写下自己的诗句,如何因一张水乡照片而对绍兴心生向往……这些都让阮伟玉既牵挂又羡慕。2024年夏天,当得知阿瓦提仍缺数学教师时,她毅然报名参加浙江省第十一批第二期援疆计划。

  “之前是你在新疆,现在由我来接力。”她对丈夫说。

  师徒传承,走出迷茫草原

  朱宗玲是阿瓦提县鲁迅高中的一位年轻班主任,也是冯祥桦援疆期间带的“徒弟”。

  阮伟玉的到来,让朱宗玲激动不已。她所带的班级有48名学生,来自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等不同民族,学习基础差异大,家长期望却很高,管理压力重重。

  面对求助,阮伟玉没有泛泛而谈。她把自己20多年的带班经验细化成“班主任工作小窍门”:如何排座位更公平、怎样跟家长沟通、晚自习怎么安排效率最高……她陪着朱宗玲一次次家访、一节节听课。

  维吾尔族女孩古丽米热最近成绩直线下滑,上课总走神。阮伟玉建议朱宗玲去她家里看看。原来女孩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她整夜睡不好。阮伟玉多次找古丽米热聊天,分享多年教学中碰到的学生故事,用同龄人克服困难的经历鼓励她。她在送给女孩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生活就像数学题,再难也一定有解法。”

  期中考试结束,这个多民族组成的班级不仅综合成绩年级第一,还获得了“先进班级”称号。有学生写信给朱宗玲:“您点亮了我的灯,我不再迷茫。”朱宗玲哽咽着对阮伟玉说:“冯祥桦老师教我教语文,您教我当班主任。你们让我明白,教育的本质是爱,更是传承。”

  温暖接力,点亮无数微心愿

  2024年11月,阿瓦提下了当年的第一场雪。阮伟玉在深夜写下:“有些路一旦踏上,就舍不得停。”

  她从丈夫那里接过另一个接力棒——“浙江援疆万个微心愿”活动。她将当地孩子的愿望整理成清单发回绍兴:一件羽绒服、一双雪地靴、一套绘画笔……冯祥桦在绍兴发动同事朋友认领,不到一周,所有心愿被点亮。

  在鲁迅高中,她发现新建的图书馆藏书有限,立即联系绍兴的爱心人士,募集1000余册图书,邀请著名书法家题写“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悬挂于馆内,并发动内地书画家捐赠百余幅作品,让白墙焕发生机。

  偶然间,她发现校园里有块荒地,又和其他援疆人士买来苹果树苗,一起挥锹挖坑,种下一片“援疆林”。

  她说:“苹果树适合这里的土壤,容易活。几年后,它们会开花结果。”她知道,教育是一场温暖的接力,爱是火炬,照亮的不只是某一个孩子,而是整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