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范文忠
9月30日,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深圳市微联星智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核心部件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厂房已进入装修阶段。“按照计划,一期项目将于明年1月底投产。”项目负责人王邵银说。
在空天产业领域,卫星被喻为“空天信息网络的节点”。作为一家专注于卫星测控通信、数传等卫星平台产品及相关业务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以及卫星物联网载荷、终端及整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微联星智在国内卫星通信领域优势明显,将助力上虞空天产业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初,在卓远基金的牵线下,微联星智的卫星核心部件制造基地项目迅速吸引了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管委会的关注。“基金招商是我们布局空天产业的利器。”管委会副主任张立娟表示,微联星智的研发方向与上虞区重点培育的“4+4”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契合,特别是与将空天产业纳入未来赛道的布局一致,双方合作空间广阔。
当前,我国以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为代表的空天产业,正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基于对空天产业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研判,上虞明确提出,要奋力打造浙东低空经济热点区域,重点发展通用飞机、工业级无人机等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卫星核心部组件与相关材料的研制。
为抢占发展新赛道,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招商小分队专门飞赴深圳、长沙基地对接,与微联星智达成合作意向。3月21日,双方正式签署落户协议。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规划用地100亩,将分三期推进。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36万台(套)卫星核心部组件,年产值约13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5亿元,重点聚焦卫星通信载荷、星间通信产品及配套天线等核心部组件的研发与制造。
微联星智的顺利落地离不开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坚实的产业链基础。经过20多年深耕,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已在航空材料、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积厚成势。
在精工碳材、龙盛集团、中科恒泰、中欣氟材、新和成特材等骨干企业的引领下,上虞已集聚了一批专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及树脂等轻质高强材料的优质企业。以中科恒泰为例,该公司率先在国内突破“轻质耐高温PMI结构泡沫材料”的技术瓶颈,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并为长八甲火箭的首飞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零部件领域,上虞主要集聚了卧龙电驱、春晖智控等电机、仪表细分领域的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卧龙电驱是全球工业电机龙头,公司不仅携手万丰奥威研发镁合金轻量化三相异步电动机,助推低空装备升级,还与沃飞长空联手开发高安全双冗余控制系统,为电动航空器提供专属动力系统,引起业界关注。
抓项目就是抓未来。上虞坚持“招大引强”,紧盯空天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重点在谈项目签约进程;同时落实“拿地即开工”机制,提升项目落地效率,形成“招引—落地—投产”的完整闭环。
瞄准赛道强链补链,上虞空天产业呈现“多点开花”之势。深圳圣翔的低空新基建智慧产业园、杰铭智能的无人机及反制系统研发生产、中测航空的多旋翼大载重无人机等多个项目相继落地。以杰铭智能为例,项目虽仅投资1.08亿元,但聚焦无人机及反制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致力于在长续航、高精度飞行控制、智能识别等关键技术环节实现突破,具备较强的技术先进性与市场适配度。目前,上虞已集聚空天产业企业项目20余个,其中19个已开工或投产。
随着空天产业资源加速向长三角集聚,上虞也在深化校地合作。9月26日,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空天经济创新发展中心,推动人才培养与应用场景协同,标志着上虞空天产业步入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