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活态传承延续乡土文脉

日期:10-07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陈 琪

  “稳住,绕圈,走……”9月30日下午,新昌县羽林街道拔茅小学舞蹈室里,市文化特派员、市演出有限公司员工方文君正在指导排演“手龙舞”,孩子们或排列成行,模拟“长龙”行进,或手持“小龙”,变换队形,学得有模有样。

  舞龙是拔茅村一项传承已久的民俗文化,该村的舞龙队曾多次赴外地表演,广受好评。“村里的舞龙队虽小有名气,但队员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后继乏人,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困扰。”拔茅村党委书记王长苗说。

  去年7月,方文君来到拔茅村后,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传承文化遗产,延续乡土文脉,必须从孩子抓起,从校园入手。然而,传统舞龙的“大龙”,有10余米长,体型庞大,对于孩子们来说过于沉重,他们根本无法舞动。为此,方文君引入安徽绩溪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龙舞。这种小龙,长约1米,既保留了舞龙的神韵,又小巧灵便,儿童两手各持一杆即可舞动,降低了学习难度。

  很快,一股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在这里破土而出。今年1月,拔茅小学的手龙舞在绍兴市村晚舞台上大放光彩。这场表演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和快乐,更为拔茅村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10月1日早上,新昌县羽林街道拔茅村文化礼堂前,数名孩子从村巷中跃动而出,他们举着手龙,不断变换队形,摆出“小龙戏珠”“盘龙昂首”等造型,引得市民游客纷纷拿起手机,将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收入镜头。

  “去年国庆节,村里的舞龙队带着‘大龙’来学校表演,我还只能在一旁鼓掌。现在,我也舞上‘小龙’了。”12岁的董钥汐说。就在9月25日,她和队友们还带着这套“手龙舞”登上了“浙BA”城市争霸赛新昌站的舞台,与拔茅村的舞龙队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小龙合体”:“大龙”气势磅礴,“小龙”活泼灵动,在音乐节奏中交织出一幅传统与新生共融的画面。

  “我父亲和叔叔都曾是村里舞龙队的成员,每年正月十五他们都会表演,这个传统延续了很多年,甚至还去过香港表演。”杨丽霞是拔茅小学老师,如今也接过传承棒,与方文君一道传授编舞与统筹技巧,培育本土文化人才队伍。

  眼下,拔茅村不仅有成人舞龙队的文化招牌,儿童手龙舞队也越来越出彩,频频亮相各大文化交流舞台。此外,拔茅村的舞狮队、锣鼓队等也日益活跃,舞蹈队正冲刺绍兴“我要上春晚”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