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 黎
我在越城城西生活了10多年,这里有许多名人古迹,如王阳明祖居、大通学堂、吕府、蔡元培故居等,我最常去的,还是那龙横江边的“三园”。所谓“三园”,即鹿湖园、百花苑、永和园。
鹿湖园的建造灵感源于春秋。当时,越王勾践为向吴王表“忠心”,在南山猎鹿,并且驯养鹿群,赠白鹿给吴王。鹿湖园便以此为中心造景,在园中心挖鹿湖,堆土成丘作为“鹿场”,并放置了石雕鹿群。
“西去河流通郭外,南来山色落檐前。”(徐渭《病起过仲虚山人迁宅》)鹿湖园大门外木柱上以徐文长的诗句作联引入,开卷便缩影了整个园子,把这江南的河边小园囊括其中。
我跨入大门,见一块巨大的石卷矗立,它似正缓缓打开,吸引住所有来者的目光。这正是《康乾驻跸碑》,附有大型砖雕《越人驯鹿》和《勾践围鹿》,展现越族源远流长的鹿文化。孩提欢触,老人留步,学者赏驻。
接下来,路便分成了三条。
东南方向,是鹿湖园主体的部分。幽幽碧草路,青青石板渡。密林阴里光微透,赤果粉花蝶群逗。借步快走苹野轩,望及荫里鉴秀亭。
鹿湖不大,一眼便能望到边。鹿湖不小,石桥有三四座,有拱桥、折桥、梁桥、廊桥;有一个拱的、三个拱的;有石头造的,有木头造的……
有个和乐坊,在湖面中突出一块,是游客必拍照的地方。和乐坊经过一座石拱桥与清晏楼相连。清晏楼向湖心有座桥,我觉得由几块石板连接而成的折桥,是整个鹿湖园最有创意的桥。桥没有栅栏,与湖面特别近。年幼的我总是在上面玩耍,看看湖里的大金鱼,采朵从石缝中钻出的野花。
现在,让我们选择向东北的路前行。这条路,是我最熟悉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康乾驻跸录刻石”。以帝王游江南之典衬水乡新林园之韵,增添了这座园林的文化之气。经过石刻便是龙横桥。这桥有三个拱洞,被许多柳树掩映着,有着亭子遮阳避雨,桥上台阶很多,但都很缓。桥的南侧是鹿湖,北侧便是龙横江。这是鹿湖与龙横江相接的地方。
过了龙横桥,便是石牌坊,牌坊之上有对联:“瑞气盈湖二帝祀陵曾驻跸,吉光照影四民踏风且流连。”横批:“宸游龙横。”牌坊一旁,有一石亭,曰“敬诚亭”,与这牌坊组合成一河傍佳景。
向前行,前方长长的走廊便是集贤廊。所谓集贤廊,聚集了中国几千年绍兴文人之笔墨,一对石柱就是一句千古名诗。若是黄昏,从走廊中探出头向着西方凝望,这龙横江的落日也是难得一见的绝佳美景。泛着金波的江水闪着赤的、橙的、黄的反光,像是夕阳沉入了江水。
鹿湖园的尽头,就是百花苑了。
初春,红梅花首先开放,打响了一年中百花盛开的第一枪。接着,是杏花、桃花、牡丹花、山茶花、水仙花。
夏天,朵朵娇嫩的妃红荷花簇拥在翠绿荷叶之中,将陆地上的红蔓延至水中,红遍整个百花苑。
秋天,百花苑换装了,红裙换黄衣。白黄的秋葵、奶黄的香桂、深黄的菊花,再加上枯叶的焦黄,这里赫然变成了一座金黄的花园。
这些花让整个百花苑百花齐艳、卉物芳菲。
永和园,水之园。它大部分都是河,架着桥梁,哪怕是陆地上的凉亭,也是傍水而建的。桥水相依,水乡亮丽的独特风景在这里得到了充足的呈现。无数的石板连成折桥,似一条古朴折线,划开了两边的水源。在这儿经常能看到有人钓鱼。
经过长长的永和廊桥,终于到了永和园的陆地部分。永和园因地处著名的原绍兴沈永和酒厂原址取水口而得名。刚走上陆地,抬眼便可望见许多整齐叠排的酒坛子。这些酒坛子在绿树绿草的掩映中,在河光粼粼的反衬下,竟在大自然中十分融洽,好似本就生长在这儿一般。河边有一块平地,一个大大的石雕酒壶立在中央。那是古越龙山经典花雕酒1955年的款式,以纪念沈永和酒厂旧址。
虽然园内没酒,却给人一种酒气飘飘、酒香四溢的氛围。河水仿佛酒水,填充着美酒的空缺。最美的酒都是用家乡水酿的,家乡的味道是最美妙的味道。
龙横江边的三园,不光是绍兴越城的风景园林,更蕴藏着绍兴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