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兴
我把车停在机耕路上,低头弯腰拍着赏心悦目的水田秋景,对面开过来一辆红色电动三轮车,我连忙直起身问道:“兄弟,能开过去吗?”对方停住车目测了一番说:“没事没事,可以过去。”他把电动三轮车稳稳开过我的车旁。
我再次弯腰拍远山近水,忽然有个声音传来:“你在拍我的稻田吗?”
我抬起头看到草帽下一张晒黑的脸,月白色的汗衫裹着一个大肚子,正是刚才那位开车的兄弟。原来他把车停在不远处,返回来和我搭讪。
“嗯,这里太美了!你看,蓝天白云下的青山和青山绿水边的稻田,太养眼啦!”
他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这一带水稻田都是我承包的,共有400多亩哩。”声音很是自豪,“昨晚下了一场及时雨,今天天一放晴,我的水稻就肉眼可见地噌噌往上长!”
“是的呢,到国庆节就可以看到沉甸甸的稻穗散发出迷人的稻花香。”
我们就这样攀谈起来。他自我介绍说:“我是安徽铜陵的。从家乡出发,自己开车到绍兴4个小时就到了,现在的交通真是便捷。”他不无感慨。
“那你为啥要到我们绍兴来呢?”
“绍兴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大,土地流转机制完善,给我们外地人创业提供了稳定的土地租赁环境,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就过来了。”
想不到这位看着有些土气的兄弟,说话还挺有文化的,我顿时来了兴趣:“我小时候也种过田地,太辛苦了!”
“你看我晒得像非洲人,整个夏天就在忙着灌溉,是辛苦的。”
我看着他笑出声来:“还真像一个非洲人。不过我们小时候家里才种了10亩地,父母每天忙得像陀螺。你现在一个人能管理400亩地,真了不起啊!”我由衷赞叹。
“现在都是科技作业了。你看这些水稻全是无人机播种的,插秧机都过时了,更不要说你小时候的人工种田了。”
“那秋天的收割呢?”
“我的大型拖拉机工作10小时就能收割100亩水稻,也就是说我的400亩地用40个小时就可以收割完毕。”
我惊讶极了!他的话颠覆了我长期以来对农业生产落后的感受。虽然很久没有接触农业劳动了,但想到小时候暑假的双抢季,那种辛劳记忆犹新。看来科技兴农已经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素质。
太阳从山坳里升到了半空中,气温虽然比昨天有所下降,但我还是感到了阵阵热浪,于是我向这位农民兄弟告别:“等到国庆节,我一定还会再来欣赏你这里的丰收景象。”
“一定一定!我得去放稻田水了,昨晚它们已经吃饱喝足。真是好一场秋雨啊!”
骑行在绿色的田野间,我回头望去,这个幽默风趣的农民兄弟正拉起衣服的一角,擦拭脸上的汗水。那应该是幸福的汗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