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俄罗斯的这道“墙”,欧洲打算怎么建
日期:10-03
■ 记者 田栋栋 刘 阳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0月1日表示,欧盟将继续推进建设“无人机墙”以确保成员国安全。
专家和舆论认为,建造“无人机墙”是欧洲在美国对欧安全承诺日益减弱的背景下,加强自身防务建设、加快防务自主的一次努力。但受制于美欧之间和欧洲内部分歧,“无人机墙”说易行难,这恰恰也折射出欧洲追求防务自主的多重困境。
“无人机墙”究竟要怎么建?
冯德莱恩10月1日在欧盟领导人哥本哈根非正式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无人机墙”是一种反无人机系统,旨在快速发现、拦截并在必要时击落可疑无人机。她表示,在此次会议上,欧委会与欧盟各国已同意继续推进“无人机墙”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欧盟将充分借鉴乌克兰的经验,并将与北约密切合作。
欧盟建立“无人机墙”的想法最早于2024年提出。波兰今年9月9日遭大批无人机“入侵”后,这一想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冯德莱恩9月10日在年度“盟情咨文”演讲中提及“构建无人机墙”,称这将是一支“由欧洲共同开发、共同部署和共同维持的、能够实时响应的力量”。9月26日,欧盟负责防务的高级官员库比柳斯、多国防长以及乌克兰、北约代表召开视频会议,同意在欧盟与俄乌之间边界打造“无人机墙”。
按照欧盟方面说法,“无人机墙”将具备先进的侦察、追踪和拦截功能,同时要配备地面防御系统、海上安全力量以及基于太空的态势感知能力,作为欧盟东翼监测机制的一部分,预估造价为数十亿欧元。
库比柳斯说,该项目优先事项包括加强探测能力,首要步骤是“尽快”部署探测系统。欧盟或将在一年内显著提升无人机探测能力,但要建立一套覆盖陆地和海洋、能够全面跟踪并摧毁目标的网络,需要更长时间。
欧洲媒体报道,该项目可能成为冷战结束后“欧洲最重要的集体防御措施”,但也面临诸多悬而未决的难题:其一,项目由北约还是欧盟主导?其二,数十亿欧元的投入由谁来出?其三,欧盟各国空域法规各不相同,如何协调?
如何推动欧洲防务自主合作?
专家和舆论认为,欧洲致力于打造“无人机墙”,是应对防御体系短板以及减少对美依赖、加快防务自主的一次重要尝试。
欧洲媒体解读,波兰等欧洲多国近期发生的无人机事件暴露出,在应对低成本、高机动性的无人机“入侵”时,欧盟和北约防空体系成本高且效率低,陷入“大炮打蚊子”的尴尬境地。对无人机的应对能力不足或将推动欧洲从两个层面加强防务安全合作。
一是在战术与能力建设层面更加聚焦无人机防御。欧洲将努力弥补在无人机探测、拦截与技术研发领域的短板,以提升东翼前沿地带的实时响应与联合防御能力。
二是在防务产业层面加强定向投入与联合开发。欧洲各国预计将加快防务产业务实转型,把发展重心转向对反无人机技术、低成本防御系统等领域投入。
美国《新闻周刊》分析,在美国政府就俄乌问题立场反复并有意减少对欧安全承诺的背景下,“无人机墙”反映出欧洲防务战略日益转向自力更生的趋势。
在波兰宣称遭无人机“入侵”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这“可能是失误”。专家认为,这实际上给事件的定性划下边界,引发欧洲对“美国信誉”的担忧。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研究室执行副主任戴轶尘说,受到美方态度影响,北约对无人机事件的反应仅限于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进行集体磋商,并未触发第五条即集体防御条款。此举与2022年波兰边境导弹事件的处理逻辑相似,即由美国主导“定性”,避免北约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