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产才共融 创享未来”2025浙江绍兴人才周启幕,近300名院士专家、青年才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创新共谋发展。
自2010年以来,绍兴已连续16年举办“名士之乡”重大人才活动。在今年的人才周启动仪式上,绍兴改革成果集中亮相:《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战略需求目录》及《支持创业人才发展专项举措》发布,省级部门领导和市领导共同为科技型企业家、“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和高层次人才代表颁发证书,重点人才科创平台授牌成立、“四题一评”揭榜挂帅项目领题、重点人才科技项目签约。
据悉,依托人才“编制在高校、科研在平台、转化在企业”机制,绍兴已有170余名“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围绕产业育人、就业留人,绍兴引导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与重点产业强相关专业27个;聚焦产才融合、双向赋能,绍兴常态化开展“百院千企”大走访大调研,完善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库,聚焦未来产业编制《绍兴市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战略需求目录》。
为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市已建成中试场地24万平方米,汇聚各类人才900余名,开展中试服务400余项,服务金额超3.9亿元。
今年的绍兴人才周,七个“四题一评”揭榜挂帅项目集中领题。据悉,“四题一评”协同攻关机制是绍兴破解人才链和产业链融合难、科研与产业结合不紧密、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的创新举措,具体为“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
近年来,绍兴突出青年人才招引,连续8年开行招才引智专列,覆盖全国400多所高校,每年都有超12万名高校毕业生、6000名青年硕博士乘着专列到绍兴创新创业、成就梦想。今年更创新推出“一城一产一人文”系列活动,组织5900余家企事业单位赴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境内外知名高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90余场。
落子“关键处”,政策最关键。绍兴出台全省首部关于人才发展促进的综合性地方法规,不断优化人才服务质量,常态化实施人才服务“十件实事”。近年来,绍兴市已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883家,其中5家成功上市。
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表示,以本次人才周为新起点,绍兴将继续在人才激励上做“加法”、在人才管理上做“减法”、在人才服务上做“乘法”、在人才评价上做“除法”,持续优化全周期人才支持体系,着力擦亮新时代“名士之乡”金名片,为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提供坚实支撑。
(2025年9月21日 新华社 记者 黄筱)
具身机器人的亮相,为人才周增添科技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