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可蒙
近日,越城区首批10名外卖骑手受聘成为后厨监督员。这一创新举措为社会治理注入了新思路。骑手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深入餐饮后厨,是最熟悉商家真实状况的“移动探头”。他们担任监督员具有天然优势,既能弥补监管力量不足,又能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络。
不过,好的制度设计只是起点,关键还是在于能否摒弃形式,真正将监督转化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实效。要推动“骑手监督员”发挥更大作用,还需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激发骑手的能动性。骑手的主业是配送,监督只是附加的社会责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可探索积分奖励、优先派单等机制,让骑手在履行监督职责时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同时要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消除其后顾之忧。
其次,要进行闭环管理。监督员发现问题后,监管部门对骑手反馈的线索要做到“逐一核实、依法处置、限期闭环”,真正成为检验成效的试金石。如果反馈石沉大海,或处理拖沓,骑手的热情难免冷却,监督网络也将形同虚设。
另外,还要构建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可考虑将监督结果与商家信用评价挂钩,形成“发现-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同时定期对监督效果进行评估,完善工作方法,让这项创新在实践中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