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张梦霞
本报讯 昨日上午,越城区召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研讨会,各参会单位携手中国民用机场协会50余家成员,围绕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相关领域开展交流探讨。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生态系统的核心基石和先行条件。今年,越城区成功入选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着力构建“512”基础设施网、“515”低空航路航线网、“131”低空飞行服务网,建成全省首个区县级低空再融合运行管理平台。当前,全区已建成中小型起降场35个,低空物流、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不断“上新”。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于一分析了中国无人机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的路径,针对无人机配送成本高、空域协调繁琐等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以打造装备研发制造链、低空运行与安全监管链、产业配套服务链共铸低空产业体系。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低空经济所所长张法亮从低空经济安全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守标准制定、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场景驱动等原则,提升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的前瞻性与科学性。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俞宏亮以低空新基建规划为视角,从低空起降场选址、分级分类建设、布局体系等方面进行解读,提出低空起降场地布局规划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注重基建的长远规划。
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中,数字化赋能也是一大热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宇表示,当前低空信息管理服务基础设施构建面临数据孤岛、产业结合度低等“碎片化”问题,建议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5G、AI等数字技术介入,开展平台与数据的标准化整合,打造具有统一性、通用性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低空飞行的智能协同管理。江西省融合技术研究院低空安全中心主任熊科强调了空地一体低空安全综合管控系统的重要性,提出无人机“黑飞”反制是低空基础设施下一步建设的重要方向与领域。
“专家们的观点,为越城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安全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新视野。”鉴水科技城建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系统梳理会议成果,并在低空经济产业上合理运用,推动越城低空经济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