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阿鹏哥哥”用30秒打开奇妙的工程世界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第07版:人物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殷俊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名片

  赵鹏,1985年生,越城人,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中国某500强企业原设计副院长。于2023年10月创建“阿鹏哥哥探结构”自媒体账号,通过简单有趣的表达方式,分享工程结构技术,传播工程文化、历史、安全等科普知识,让每一位孩子领略工程之美,激发孩子们对科学和创造的热爱。

  9月26日,绍兴“科学π对”讲堂内,一群小学生围成一圈,跟着赵鹏老师用木板、木条和绳索,携手搭建起一座崭新的悬索桥,并为自己亲手搭建的桥梁发出阵阵欢呼。这位曾经的中国某500强企业设计副院长,如今的“阿鹏哥哥探结构”创始人,用一场生动的实践课,让传统印象中刻板枯燥的“工科”变得鲜活有趣。

  两年前,赵鹏还是建筑行业中的一名资深专家,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全网拥有280万粉丝的“阿鹏哥哥”。他的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7.5亿,开创的“30秒工程科普”模式火遍网络,甚至引领了一波科普教育的新风潮。

  破局之路

  从行业专家到科普先锋

  2023年,赵鹏作出了一个让身边人震惊的决定:离开深耕多年的建筑工程领域,投身于充满不确定性的自媒体行业。“周围100个人里,99个不看好。”赵鹏回忆道。然而,多年的行业经历让他深知工程知识普及的紧迫性。他曾多次接触因承重墙被拆除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曾为公众基础工程知识的匮乏感到痛心。“专业知识不应该有高高在上的门槛,而应该是服务大众的工具。”他说。

  创业之初,现实给了团队沉重一击。尽管内容精心打磨,但视频的完播率始终低迷。“我们尝试了各种形式,但复杂的工程技术科普需要时间,而大多数观众并没有耐心看完。”联合创始人明超杰坦言。那段时间,团队经常熬夜,反复讨论如何突破传播困境。

  转机来自某天深夜的“灵光一闪”。团队提出了“30秒原理”——将复杂的工程知识浓缩成30秒内能理解的短视频。首条实验视频“只需要30秒,你竟然发明了工字钢”发布后,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百万。随后,“30秒,你竟然建造了赵州桥”“恭喜你,建造了万里长城”等系列视频迅速引爆全网,累计播放量达5.4亿次。团队技术助理王晓聪感慨:“方法对了,传播效果天差地别。”

  内容匠心

  用专业与创意打破知识壁垒

  在内容创作中,赵鹏团队始终坚持“小而精”的原则。他们的作品涵盖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系列,从斗拱、藻井到悬空寺、大雁塔,每一期视频只讲透一个知识点。“工程科普要跳出‘专业’讲专业。”赵鹏说,“我们不做知识的堆砌,而是用故事和实验激发兴趣。”

  团队曾为一期关于“鲁班锁”的视频,反复修改脚本十余次,仅拍摄就花费了整整两天。视频中,赵鹏用简单的木条演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引来无数网友感叹:“原来工程可以这么有趣!”这种匠心不仅体现在内容制作上,更体现在团队的价值选择中。面对纷至沓来的商业合作,他们坚定地选择了与青少年教育相关的图书出版、工程研学等方向。“教育性大于商业性,可持续性大于爆发性。”明超杰表示,“这不是口号,而是我们每个决策的衡量标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赵鹏用30秒的短视频打破了知识的壁垒,也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成功,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而在于能否为社会播下希望的种子。

  团队的坚持赢得了广泛认可。他们的内容被新华社专访报道,并获得了“浙江省网络科普达人TOP10”“绍兴市优秀科学传播达人”等荣誉。更让他们自豪的是,许多教师将他们的视频作为教学素材,许多家庭因为他们的内容开启了亲子共学模式。

  育人初心

  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随着影响力扩大,赵鹏团队的粉丝群体从建筑从业者扩展到了更多教育者、家长和孩子。一位母亲在留言中写道:“孩子以前对工程完全不感兴趣,现在每次路过桥梁都能说出结构类型,甚至能用积木还原赵州桥的模型。”这样的反馈让团队更加坚定了信心。

  在“教育双减,科学教育加法”的背景下,赵鹏团队将重心放在了青少年工程科普教育上。他们与国家科普政策同频共振,积极参与地方科学教育项目的开发,并计划在绍兴打造一所示范性青少年工程研学科普基地。赵鹏描述:“这里不会是传统的展览馆,而是一个互动体验中心。孩子们可以亲手搭建桥梁、测试抗震结构,在实践中理解工程原理。”

  未来,团队还计划出版工程科普图书,开发系列教具与课程,形成“视频-图书-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个被科学照亮的童年。”赵鹏说,“今天种下的工程思维种子,未来可能长成创新的参天大树。”

  如今,赵鹏的团队已从两人发展到七八人,吸引了包括00后工程师、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多元人才。尽管创业路上充满挑战,但赵鹏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每当看到孩子们因我们的视频而爱上科学,每当收到教师发来的感谢信,我都觉得这一切值得。”

  谈及未来,赵鹏目光坚定:“我们计划用十年时间,创作1000期原创视频,为全国1000所教育机构公益赋能。工程不仅仅关乎建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系统思考、解决问题、创新设计。我们希望这种思维方式能成为每个孩子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赵鹏出席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