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让全龄人群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日期:09-28
字号:
版面:第03版:知行       上一篇    下一篇

  ■ 杨焕兵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活与梦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城市的期望不再局限于经济繁荣和基础设施完善,而是更加渴望一个能够满足全年龄段人群多样化需求的全龄友好型城市。推进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是绍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关键举措。

  一、深刻把握全龄友好型城市的内涵与意义

  全龄友好型城市是指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为全体居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包容的环境和条件,使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城市中幸福生活、安心发展。这对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满足多样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不同年龄段人群在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儿童需要安全的游乐场所、优质的教育资源;青年追求丰富的社交空间;中年人需要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来平衡工作与生活;老年人则渴望健康养老设施、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要确保这些不同的诉求都得到妥善回应,让全体居民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二是增强城市活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需要各年龄段人群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全龄友好型城市能够激发不同年龄群体的潜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为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注入动力。例如,为中青年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就业机会,可以集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老年人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能让他们充分发挥经验和智慧,实现老有所为。

  二、补齐短板,全面推进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

  近年来,我市在“一老一小”等全龄友好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如规划建设系统性、公共服务设施实用性等还有待加强,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周全考虑。

  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绍兴要将全龄友好理念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例如,出台鼓励建设全龄友好型社区的政策,对符合相关标准的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制定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导则,明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和设施配置要求等。

  二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全龄友好环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活动规律和出行需求,合理安排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商业等功能区布局,减少居民的通勤时间和出行成本。同时,注重公共空间的打造和优化,增加公园、广场、绿道等休闲空间的数量和质量,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例如,建设集合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等多种功能的社区公园,为居民提供全龄友好的休闲场所。

  三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按照全龄友好的要求对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和功能提升。例如,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建设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开展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要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服务的精准性和便捷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实现城市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便捷化。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特征和行为习惯,为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城市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城市公共服务App,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服务。

  作者单位 绍兴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