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婧赟
本报讯 9月25日,记者从“新型微阅读空间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市通过创新布局、功能融合等举措,打造亲民、便捷的新型微阅读空间。目前全市已建成35家风格各异的阅读驿站,覆盖多元场景,未来还将拓展服务边界,推动构建“时时可阅、处处可读”的全民阅读新生态。
据了解,我市新型微阅读空间建设通过打破传统图书馆界限,重点在商业综合体、社区周边、综合(政务)服务中心与地铁站台等场所,进行科学布局,满足多元阅读需求。如安昌古镇综合服务中心、市政务服务中心的驿站,让市民办事之余能随手读书;市妇保院驿站,聚焦妇幼与医护人员群体,配置孕产育儿、心理疏导类图书,缓解就医焦虑。此外,在新型微阅读空间建设中,我市还十分注重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如书圣故里南门驿站,融合水乡与书法文化,与游客中心保持紧密合作,整合文创产品、行浸式VR体验、咖啡休闲等功能,形成复合型阅读驿站。
相较于传统阅读点,新型驿站突出“多功能融合”与“精准服务”。每个驿站配置800册以上成人与少儿图书,依托全市图书馆网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通借通还,并根据驿站周边读者的偏好定期更换图书,提供数字阅读服务,让优质阅读真正触手可及。
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拓展驿站布局,计划与邮政、高铁站等合作,将阅读服务嵌入更多公共场景。我市还将定期组织主题阅读、作家见面、文化沙龙、非遗体验等优质活动,打造市民乐意参与的文化“第三空间”,逐步实现从“人找书”到“书找人”的转变,让书香为古城增添浓郁文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