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孙夏莹
本报讯 丰收时节,稻浪垂金。9月25日,2025浙江·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在嵊州市良种繁育场举行。作为长江下游水稻种业的年度盛会,大会以“品种创新 引领发展”为主题,吸引了上海、江苏、安徽等12个省市的种业同仁、科研专家与种粮主体齐聚嵊州。这背后,是嵊州自2017年以来连续9年承办大会的坚守与深耕。
9年来,嵊州水稻新品种大会已累计展示品种近4000个,成为推动种业创新的重要平台。本届大会规模再创新高,集中展示了来自12个省市64家育种单位的521个水稻新品种,其中主导品种展区聚焦生产需求与市场导向,从我省最新遴选发布的2025年28个水稻主导品种中,精选了19个最具代表性的优质品种进行集中展示,既有“甬优1540”、“中浙优8号”等连续多年保持推广优势的老牌创新品种,也有“华中优9326”、“秀水1717”等近两年通过审定的后起之秀。
为确保科学选种,专家们根据综合田间表现、米质等指标严格筛选,共评选出涵盖籼粳杂交稻、杂交籼稻、粳稻等类型的20个优质水稻品种。其中“华中优9326”作为本届推荐品种之一,亩产较常规品种提升10%~15%,整精米率更是提高至68%。“这些品种具有亩产高、米质佳、抗性强等特性,为长江下游种植户提供了优质选择。”省种子管理总站有关负责人说,多年来,大会通过搭建政企合作桥梁,推动了年糕专用稻“甬优538”、优质米“秀水香1号”等一批“优新特”品种实现规模化推广。
作为大会的核心承载地,嵊州市良种繁育场自1950年成立以来便以“良种培育、试验示范”为使命,如今已发展为拥有1000多亩标准化稻田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近年来,为适配大会需求,良种繁育场以“之江论稻首位区、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建设目标,实现良种覆盖率10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0%,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普及率超90%,为品种展示提供标准化生态场景。
依托大会积累的种业品牌效应,嵊州还探索出“种业+文旅”融合新路。全新亮相的“稻梦谷·富乐田园”农文旅综合体,将稻田生态与嵊州文化深度融合——稻田边的退役火车经改造成为网红“打卡”地标;在数字农业控制中心里,游客可触摸未来农业的脉搏;在种子妙妙屋里,孩子们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胚芽生长。“既能看良种长势,又能体验农耕文化,这样的展会很接地气。”来自江苏丰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倪经理说。
从500余个新品种的集中亮相,到嵊州“稻梦谷”的业态创新,以第九届浙江·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的成功举办为纽带,嵊州逐步构建起“科研创新—生产应用—产业升级”的完整价值链,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嵊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