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以“全域主场”促进“全民共享”

日期:09-28
字号:
版面:第03版:知行       上一篇    下一篇

  ■ 求 真

  9月25日晚,“浙BA”城市争霸赛第七轮比赛中,绍兴队在新昌小球中心以73∶55力克嘉兴队斩获三连胜。这也是绍兴在全省率先推行“全域主场”模式的起点。接下来,柯桥、上虞、嵊州等区、县(市)也将陆续承办赛事,一场“全域主场、全民参与”的体育盛宴拉开帷幕。

  让赛事下沉,以体育叩开“全民共享”之门。“全域主场”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赛事集中于主城区的局限,推动优质资源向区、县(市)延伸。以往高质量赛事多在市级场馆举办,区、县(市)群众往往需奔波一番才能一睹为快。而今绍兴推行“全域主场”,主动将优质赛事送到区、县(市)群众身边,在提升当地群众观赛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的热情。从赛场内的呐喊到街头巷尾的讨论,体育正成为连接城乡、凝聚共识的公共议题。

  以场馆为基,用硬件支撑“惠民共享”之实。巡回办赛模式的底气源于绍兴完善的体育设施布局。作为全省首个实现县(市、区)“一场两馆”全覆盖的城市,绍兴各地体育场馆均具备承办省级赛事的能力。市奥体中心体育馆、诸暨西施篮球中心、上虞体育中心华通体育馆等场馆,赛时为专业赛事提供舞台,平时则向市民开放,最大化发挥了公共设施的惠民价值。硬件升级的背后,是绍兴对“体育惠民”理念的长期坚守,也是城市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的生动体现。

  借赛事为窗,以格局展现“大绍兴”之魅力。“全域主场”不仅是一种体育创新,更是城市组织能力和区域协同意识的体现。每个承办赛事的区、县(市),都是绍兴面向全省的“形象窗口”。例如在新昌主场,赛事间隙的调腔表演,绍兴队向客队赠送的“新昌优选”礼盒等,既展现了地方文化特色,也传递了绍兴的待客之道。通过赛事,各地美食、名品、戏曲、非遗技艺等地域名片得以集中亮相,让“大绍兴”的多元魅力清晰可感。

  以主场为魂,用归属感凝聚“城市共同体”之志。绍兴联队的球员来自不同区、县(市),而“全域主场”的模式,让各地球迷不仅在支持本土球员时倍感亲切,更为“绍兴”这个共同名号呐喊助威。这种因主场而凝聚的共情,不仅激发出更炽热的赛场激情,更潜移默化地增进了全市人民的情感联结。其实,主场不仅是比赛的阵地,更是认同的载体:当每一座城、每一个人都心怀“主场意识”,绍兴便能以团结为基,以激情为焰,真正凝聚成一个休戚与共、同心同行的“城市共同体”。

  “浙BA”不只是体育比赛,更是绍兴以体育为媒推动全域共享的一次积极探索。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将“全域主场”的理念延伸至文旅、经济、民生等领域?如何让每一条街巷、每一个领域都成为绍兴的“主场”?期待绍兴以“浙BA”为契机,在全域共享的路上继续破题,让“全域主场”成为这座城市的常态,而非赛时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