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AI助手”让医疗健康服务更好惠泽群众
日期:09-28
■ 海 风
打开微信,搜索关注“健康越城”公众号,点击菜单栏“健康医疗”,按提示用手机号登录即可进入主界面,点击“健康助手”,就可以和越城区最新的AI健康助手“小越”见面了。9月初,在越城区卫生健康局的部署推进下,“小越”正式上线推出。上线近一个月来,“小越”颇受使用者好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无论是网络上有关医疗健康知识搜索量的大幅增长,还是各种医疗科普短视频的日益火爆,都足以印证这种需求的热度。而“小越”的上线,可以说正是对这种需求的积极回应。这款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健康助手,可在市民遇到体检报告看不懂、疾病风险难判断、健康方面有困惑等情况时,提供健康管理方面的帮助。
作为越城区数字政府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小越”所拥有的“官方背景”,以及它的专业解读分析能力和24小时贴心守护、个性化定制计划等特征,都增强了它的权威性、可靠性。较之网上似是而非的健康知识、鱼龙混杂的医疗科普,相信“小越”能让更多市民乐于尝试、积极应用。
尽管“小越”可以凭借大量的档案、报告等数据和“知识储备”,给出细致、精准的意见,但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讲究辩证看待、综合施治,而不是单纯依靠数据就可以开方抓药,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同样一种病,不同的人,在治疗方案、用药规范、药物剂量等方面,可能都会不同。因此,“小越”上线,固然填补了此前医院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空白,但众多医院并不是由此就可以从提供更便利更专业的健康咨询、就医问诊等工作中抽身出来了。相反,更要从中看到群众的需求与渴盼,通过人力与AI助手协同,进一步做深做细相关工作。
以体检为例,曾有人笑言,体检报告正在成为当代人最大的“焦虑制造机”。如何让人们能看懂报告、看清自身健康情况,从而或改变生活习惯“治未病”,或及早进行科学治疗?一方面,需要各家医院提供更精细的报告。比如,能不能将最近几年的体检数据列在报告中,做一个对比?这样一来,更直观的数据变动,可以让人们对自身的服药效果、锻炼成果、未干预后果等有更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要解读好报告。比如,能不能在体检报告出来的一段时间内,专门组建由各重点科室医生组成的体检报告解读团队,为群众逐一解读,提出健康建议、进一步检查方案、个性化治疗方案等。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相较于冷冰冰的AI工具,医生最具优势的,就是理解病人的心理,懂得如何去疏导情绪、给予慰藉。而这种温情,有时候甚至比药物更具疗愈作用。因此,坚持以医生为主体、AI健康助手为辅助的“医生+AI”模式,或许才是推进医疗健康服务更好惠泽群众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