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筱芳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杰出国际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教育家俞孔坚,于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在巴西潘塔纳尔地区开展生态考察期间,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享年62岁。
俞老师对绍兴的湿地保护、水乡景观与山水资源利用都给予过精心指导。因工作原因,我与他有过多次接触,在这里记录他的几件事,表达对他的哀思。
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于2005年5月20日获得批准设立,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水网密集,地下水位高,自然地形为低湿地,水面、浅滩地貌为主,有文保单位避塘,梅山是白鹭集聚栖息地。湿地内分布有植物65科、132属、151种,鸟类偏少,浮游生物丰富多样,河湖底有近1米的泥炭层,是绍兴泥炭层最丰富之地。
俞老师与他的土人团队于2007年帮助我们完成了《绍兴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06-2020)》,明确了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维护绍兴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器”,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为后续湿地公园的保护利用指明方向,提出策略。
2014年3月22日至23日,俞老师受邀参加为期两天的绍兴水城规划理念国际研讨会,为绍兴水城的重建提供思路。当时受邀参加会议的有国内外城市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历史文化保护、水生态研究等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专门就绍兴水城理念与策略这个主题发表演讲。其间,他和其他专家去往曹娥江流域、绍兴古城、镜湖新区以及湖、瓜渚湖进行了实地考察。在会上他发表了题为《美丽城市的水生态基础设施》的主题演讲。
俞老师结合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提出水城建设要建立水生态基础设施,综合、系统地解决水问题,并对绍兴水城的空间形态提出设想。他认为水问题的综合性与解决之道的单一性是导致中国系统性水资源危机的根本所在,造成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水决策与水系统的分割,包括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功能分割。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以保障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跨尺度建立水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水问题。
水生态基础设施具体包括几种关键技术。生态防洪技术,把硬化防洪变成生态防洪,把水能淹掉的地方变成生态公园,形成“会呼吸的河道”。回归生产,例如把稻田种在城市中,利用稻田收集雨水,同时用雨水灌溉稻田,降低成本。最小干预式的规划设计,即用最小的改变塑造空间,将自然、艺术和生态结合起来。城市绿色海绵技术,利用现有绿地,建设水弹性城市,解决城市水涝问题。加强人工湿地水净化技术,用湿地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利用梯田对污水的层层过滤将污染物变成肥料,从而发挥城市水系统的自净能力。生态系统服务仿生修复技术。EI规划与工程技术集成。
绍兴水城建设面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转机,绍兴平原区域有四分之一的面积是水,具备建设具有水适应性的城市景观的条件。对于绍兴水城的建设,应该从思想、方法、体制上进行改革,从专业上整合各相关专业,将基于湖、河、水街、水巷、水院的基础设施系统和基于路、街、场、院的基础设施系统相互融合交叉,从而系统解决绍兴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俞老师于2017年实地徒步或乘小船调研,感受绍兴的湿地风光,具体分析张家葑湿地地貌与生态保护。张家葑湿地在会稽山脉西干支脉北部平坦地带,水域占比达80%,72潭渡、36溇交织,芦苇摇荡间鸥鹭栖息,尽显江南水乡灵韵。他细雨中徒步到达了新陈村与灵台山下石船坞自然村,这是会稽山脉西干支脉的一个狭长小山谷地带,是入山起步区域,有古道,旧时是连接山阴与诸暨的一条支路,草木葱郁,溪泉潺潺,百年树龄的乡土树种,枝干遒劲。他还到达谢家坞村指导乡村绿道建设的具体方法。俞老师认为,乡村、古道、湿地共同构成兰亭“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生态画卷,适合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