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范文忠
本报讯 9月26日,上虞区总投资21亿元的杭州湾联合创新中心正式启用,并同步发布联合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即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为导向,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资源,构建集政府、企业、高校、创新平台于一体的区域联合创新体系,为“创新浙江”建设提供县域实践样本。
杭州湾联合创新中心是上虞区重大科技人才项目,总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当天,浙江大学上虞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心项目、哈工大—杭州湾(绍兴上虞)集成电路IP工程中心项目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爬壁检测机器人项目、高端传感器研发生产项目等一批高质量科创项目,海角科技等一批服务机构正式入驻该中心。
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今年以来,上虞区抢抓机遇,探索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编制了《上虞区联合创新体系建设规划》,近期又制定《上虞区联合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全面建设具有上虞辨识度的联合创新体系,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根据实施方案,上虞区将在空间布局上构建“一核三圈三带”,“一核”即杭州湾联合创新中心,“三圈”即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未来城和科教创新小镇三个创新生态圈,“三带”即曹娥江联合创新发展带、绍兴科创走廊创新发展带和杭州湾南岸联合创新发展带。力争通过5年努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率提升至9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为此,上虞将重点推进联合创新空间重塑、主体协同、平台跃升、人才引育、产业共生、金融赋能、机制贯通、生态优化八大行动。
作为“一核三圈三带”的核心,杭州湾联合创新中心聚焦“3+X”产业方向,将重点发展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三大战略主导产业,并前瞻布局储能与氢能、具身智能等新兴未来产业赛道。眼下,该中心已签约20个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预计集聚高层次人才500人,涉及具身智能、空天经济、储能与氢能等前沿项目。
“校地企合作是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德仁表示,这次上虞区与浙江大学联手推进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心落地,将有力助推半导体技术攻坚和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