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宏超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沉浸于“天南海北的写生创作”,1月海南、2月云南、4月山西和陕西……5月以来,他更是从福建到新疆再到湖南张家界,又去了内蒙古。单单今年封建胜就去了8个省份,而目标只有一个——写生。有的人绘画需要灵感,有的人绘画需要借鉴,而封建胜的绘画特别倚仗“双脚”。只要到了写生地,他总是嫌“画不够”,别人一天画一张二张,他总要画上三张甚至四张。他经常在户外一待就是一整天,好多次都是要画到纸用完才回家。
他的户外鞋好似经过千锤百炼,画夹、画架就放在家门口,随时准备背上它就出门,游历各地,饱览大好山川。而他的画作似乎真的“集合了天地灵气”。无论是画展上还是平常写生时经常会有观众因为喜欢他的画,特意要跟他和画合影。用他的话说,这是“系统师古学习后又外师造化”,向大自然学习,留住心中的美好。
封建胜从小就是“画迷”。生长在绍兴古城上大路附近,时常会在距家不远的一家工艺美术铺前驻足,看画师们作画,一站就是半天。上学后他便在绘画上展现天赋,成为学校少儿画创作小组成员,长期负责学校的黑板报和各种展览的创作工作,他的美术作品经常会在学校和少年宫展出。
“我是个很执着的人,每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封建胜告诉记者,参加工作后他连续参加市文联、市工人文化宫的书画培训班和各种展览活动,不仅修得丹青手,字也写得很好。
每到一处岗位,他都悄然发挥着特长。在自行车厂,他从事宣传工作,取得全市黑板报比赛第二名;在进入电视台前,他便执笔书写过大量的电视台字幕……
2021年他如愿以偿进入中国美术学院,研修学习元代山水画和青绿山水画。后来封建胜还向清华美院朱零、绍兴文理学院李俊等众多老师学习请教。
封建胜笔下的作品内容丰富,桥梁、房屋、花鸟、人物,但最多的还是山水。他创作于2024年的《太行南坪》苍茫大气、气势雄浑;《张家界》水秀山清、风光宜人……静观他的作品,山水草木之间,仿佛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气息。而《内蒙古大召寺》《西双版纳》《新疆》等画作,融物于景,彰显地方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些都归功于他的“双脚”。他说,写生的好处是身临其境,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景、情融入自己的作品,因此写生作品相较于其他的画会更生动。
太行山、张家界、凤凰古城……众多的山水美景都留下了他写生的足迹。2024年他先后去了广西桂林、温州雁荡山、安徽齐云山、磐安乌石、太行山和贵州、福建等地。2024年12月22日至2025年1月4日他还参加了“写生中国”组织的走进海南博鳌大型跨年写生活动,随后又单独游走于海南岛各地。
他说:“太行山我随队去了两次,但每次都沉浸其中,成为‘滞留者’。”原本10天的行程,他总要画上半个月以上。有一次在张家界,他正在户外写生,认真的样子引来旅游团关注。当作品即将完成之际,瓢泼大雨倾泻而下,他首先想到的是用身体护住这张画。可惜,最终画作还是被打湿了,为此他是肉疼不已,一旁的导游也连声惋惜。
“从湖南到内蒙古,27小时的行程,为了赶时间,乘绿皮火车硬座竟一夜没睡。”他回忆。有时候,写生是苦行僧式的行为,居住的写生基地经常是上下铺的房间,饮食也称不上合胃口,但只要能画画便乐在其中,他将此称为“游画”。
“会稽山麓的王化安基村我去了不下50次。”封建胜同样钟情越地山水,或独自前往写生,或带友人写生……全国各地的山水,他都发自内心地热爱,享受着写生带给他的快乐。
人物名片
封建胜,一个热爱书、画、摄影艺术的媒体人,现已退休。自幼热爱绘画,书法上师从鲍贤伦、宋之宇;绘画上师从陈哲企,并向浙江美术学院许多教授学习交流。2021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研修学习元代山水画和青绿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