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07版:新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刘小兵

  今年7月,喜欢宋词的读者惊喜地发现,由资深媒体人、凤凰网国学频道专栏作家周凌峰撰写的新书《热烈的孤独:大宋词人的明月与江湖》在各平台上架。这是周凌峰用宋代17位词人的生命轨迹,编织成的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录。作品不仅是对宋词艺术的重新诠释,更是一次与古代文人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

  当我们翻开这本带着墨香的新书时,仿佛能听见苏轼在赤壁下的吟诵,看见李清照在窗前填词的背影,感受到辛弃疾拍遍栏杆时的心绪。周凌峰以媒体人的敏锐洞察和文史学者的严谨考据,将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悲欢重新擦拭光亮,让这些文学史上的坐标性人物在现代读者面前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苏轼的人生轨迹在书中呈现出令人震撼的起伏。当这位曾经名动京城的文坛巨星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他没有沉沦于失意,而是在东坡荒地上开垦出新的精神天地。周凌峰特别指出,苏轼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从未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将坎坷化作诗篇。在黄州的寒食节,他挥毫写下的《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那些被贬谪的苦闷在笔墨流转中升华为永恒的艺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清照的命运转折,当金兵铁蹄踏破汴京,她与丈夫赵明诚毕生收集的金石书画在战乱中散佚殆尽。这位重情尚义的才女不得不在“寻寻觅觅”的孤独中重新定位生命价值。周凌峰深入剖析了李清照晚年词作中“生当作人杰”的呐喊,认为这不仅是女性文人的坚韧表现,更是文化人在文明崩塌时的精神坚守。辛弃疾的人生则充满英雄末路的悲壮色彩,这位曾率五十骑勇闯金营的猛将,最终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的词句中回味当年的热血。这些词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将人生低谷转化为了创作高峰,用文字的力量超越了现实的困境。

  书中对范仲淹的解读同样引人思考。这位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家,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邓州。周凌峰敏锐地捕捉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同样令人感慨的是柳永的命运轨迹,这位自称“奉旨填词”的才子,因一首《鹤冲天》得罪仁宗皇帝,从此流连于市井青楼之间。但正是这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洒脱,让他的作品获得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广泛传播。周凌峰特别强调,柳永的价值在于他打破了士大夫文学的局限,让词真正成为了市井百姓的文学形式。

  晏几道的孤独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境界。作为宰相之子,他经历了从钟鸣鼎食到穷困潦落的巨大人生落差。但正是这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孤独体验,让他的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周凌峰特别欣赏晏几道在《鹧鸪天》中“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的深情表达,认为这种对情感的执着追求,在功利至上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珍贵。而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的隐居生活,则展现了另一种人生智慧。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他“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感慨,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政治理想的重新审视。周凌峰认为,王安石晚年的退隐不应被视为失败,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书中对女性词人的关注尤为难得。除了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等女性词人的作品也得到了深入解读。周凌峰指出,这些女性词人运用“断肠”“泪眼”等独特意象,构建了一个与男性词人截然不同的情感世界。她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宋词的艺术表现力,更为我们理解宋代女性的精神世界打开了重要窗口。

  全书最深刻的寓意在于揭示了一个永恒真理:伟大的文学往往诞生于困境之中。苏轼在黄州的苦难成就了他的文学巅峰,李清照在南渡的漂泊中淬炼出绝世词章,辛弃疾在闲居的岁月里沉淀出深沉词作。这些词人的共同经历告诉我们,困境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当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到迷茫时,这些穿越千年的词作依然能给予我们力量和启示。正如周凌峰在书中所言:“读宋词,不仅是欣赏文学之美,更是学习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热烈的孤独》正是这样一本启人心智的著作,在打开词人们的精神世界之时,也帮助我们照见了自己的内心。

  作者系湖南怀化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