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周梦琪
本报讯 金秋九月,正值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市农业迎来“芯”突破。记者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获悉,2023年启动的“种业三年行动”已提前并超额完成目标,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相继育成并通过审定。其中,黄酒专用糯稻等“金种子”实现历史性突破,为我市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种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根基。3年来,市农科院围绕黄酒糯稻、葫芦科蔬菜等优势产业,系统构建“种质保护—精准育种—中试示范—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据统计,最近3年绍兴育成新品种个数是计划目标的2倍。在黄酒糯稻方面,研究院收集太湖流域、鉴湖周边及江西、安徽等地种质资源582份,建成专业种质资源圃,为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糯稻育种成果尤为亮眼。“鉴湖糯1号”和“越糯1802”两个糯稻品种相继通过浙江省和江西省审定,标志着我市首次拥有自主选育的黄酒专用糯稻品种,打破长期依赖外引品种的局面。据品种选育者赵鹏珂介绍,“鉴湖糯1号”作为晚粳糯品种,比传统品种增产5%,已签订转化协议,预计明年推广面积超1.5万亩。同期,“鉴湖糯2号”“鉴湖糯5号”已进入区域试验阶段。早籼糯“越糯1802”亩产达499.27公斤,兼具抗稻瘟病特性,契合江西本地加工需求,实现“一地育种,多地受益”。
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品种具备产量高、糯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等优势,能精准匹配黄酒酿造对原料的严苛要求,推动黄酒产业从“原料在外”转向“原料本土化”,为品质升级和品牌保护提供支撑。
此外,南瓜与茶树育种同样成果喜人。“翠栗5号”南瓜通过浙江省认定,获国家级“好吃南瓜”金奖,成为我省主导推广的唯一南瓜品种。“绍白1号”茶树通过国家登记,填补绍兴自育白茶品种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