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王晓宏 文/摄
李菊敏,1977年出生,从事平面设计,自幼喜欢手工制作,尤擅长布艺编制、扎染等制作技艺。现为绍兴市、越城区工艺美术大师,其创作的《明月清风》《盘扣·蝶恋花》《文创盘·京剧脸谱》等布艺作品多次在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等展会上获奖。她还积极参与越城区民政局实施的公益创投项目,开设手作课程,向青少年传授手工制作技艺。
人物名片
近日,第五届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名单公布,今年48岁的李菊敏榜上有名。“我从小喜欢手作,如布艺编织、扎染、拓印、陶瓷等,爱好又多又杂,可以说,我是从‘玩’碎布头成长起来的手艺人。”面对这份荣誉,李菊敏显得异常低调,“我坚信手作里有‘温度’,它给了我生活的自信和阳光,我要不断传递给他人。”
布艺编织与非遗融合
剪断一根根金属花杆,再用钳子折弯,然后用胶枪将其熔化,之后粘贴在底座上。花杆是支架,固定好后,用钢针穿起麻绳,制作框沿……走进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基地一间工作室,只见李菊敏正聚精会神地编织着针线框,动作娴熟。
“针线框造型简单,编织并不复杂,最难的是有弧度的工艺品,要拗造型,考验着手艺、立体空间感、专注力等方方面面。”一旁的展柜上,摆放着由麻绳编织的葫芦、提包、挎包等手作,让人爱不释手。“你看这个麻绳葫芦,外形逼真,都是我用花杆拗出来的。在编织时要控制力度,让花杆有弧度,才能让葫芦呈现上小下大的造型。且麻绳粗粝,在指尖间穿梭,要小心戳伤手掌皮肤。”李菊敏说。
10多岁时,李菊敏见奶奶缝衣服总剩下些碎布头,扔掉可惜,出于好玩,她将这些碎布头制作成苹果、金鱼等“小可爱”,然后挂在书包上。这一纯玩爱好,她一直坚持了下来,这为她走上手艺人之路打下了基础。
这些年,国内布艺编织文创产品兴起,造型栩栩如生,让李菊敏有了创作冲动。她想摆脱传统思维,从布艺“小可爱”向“大块头”跨越。说干就干,但如何选择布料,起初她犹豫不决,后来想到父亲年轻时会打麻绳,她坚信这是制作布艺的好材料。
因为长期从事平面设计,李菊敏立体空间感很强,能精准把控线条美感,因此在编织每件作品前,她都会先进行电脑绘图,然后打印下来,再根据图纸进行编织。白天工作忙,她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编织,每次一坐下来,就是三四个小时,沉浸在一针一线的世界里。“返工的很多,有时是造型不好,有时线条不流畅,都要重来,手工编织很考验耐心。”
精心编织的布艺作品亮相后,好评如潮,李菊敏创新的步履迈得更大。如用传统土布编织的宠物布偶,造型可爱,深受孩子们欢迎。色彩斑斓的布艺与京剧脸谱、陶瓷等传统非遗融合的作品,在展览会上同样光彩夺目。“如《盘扣·蝶恋花》这件作品,盘是陶瓷烧制而成,上面色釉和图案都是我设计的;蝶恋花由牡丹花和蝴蝶组成图案,材料则是绍兴产的布料和珍珠,极具绍兴特色。”李菊敏介绍。
这份坚持和创新,渐渐让李菊敏收获了更多惊喜。她编织的葫芦、手提包等工艺品,先后参加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创作大赛等比赛和展出,收获各种奖项。当然还引来不少追捧者,想掏钱购买。“无论是以前的‘小可爱’,还是现在参展的‘大块头’,这些手作都是我的‘心头好’,数量不多,不打算对外销售。”
公益课堂薪火相传
数十年的坚持和热爱,以及近些年的不断创新,让李菊敏从当初“玩”碎布头的小女孩,成长为工艺美术大师。“每件手作都是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是有‘温度’的。作为新时代的手艺人,就应该把这股‘温度’传承下去。”李菊敏说。
今年上半年,越城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向越城区民政局申报了《用双手传递温暖,让艺术点亮未来》的公益创投项目。从项目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全部由李菊敏独自承担。在暑假两个月的高温天里,布艺编织、扎染、拓印、陶瓷绘画等15节公益课堂,她全部坚持了下来。
“孩子们喜欢是我最大的动力,每节课都爆满,很多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我们一起动手,学习和交流传统手艺,希望能给孩子们种下艺术的种子。”李菊敏说。公益项目结束后,20多个孩子还把自己制作的布艺作品拿出来,到绍兴天地参与义卖,所得700多元善款全部捐给慈善总会。
住在北海街道的潘荷红,暑假时和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一起参加了公益课堂。“我女儿对布艺手工特别喜欢,她在课堂里学会了制作布艺钥匙扣、书签等小挂件。现在女儿购买了不少布艺材料,周末在家都会自己动手制作,改掉了以前看手机的坏毛病。”潘荷红说。
除了向孩子们传递薪火,她还是乡村振兴的助力者。李菊敏被聘为滨海新区斗门街道璜山北村“工艺美术进乡村”工艺指导老师。“我会定期到村里教村民一起制作布艺手工,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同时引导村民们制作一些小挂件,在乡村游中还能赚点零花钱。”
让李菊敏欣慰的是,儿子卢平洋在她的熏陶下,对工艺美术同样充满热爱。正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他,积极探索传统工艺与软装设计的结合,跟同学一起创作的《凤凰探日》《一生一嫁》等工艺作品,先后在省市比赛中获奖。“虽然妈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对手作的执着,像老艺人一样孜孜不倦。她在灯光下劳作的场景,深深烙在我脑海里。”卢平洋说。
从童年的好奇到如今深耕手作,从个人的热爱到公益传承,李菊敏用双手编织出的,不仅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更是一段段温暖的人生。“其实,我的手艺之路才刚开始,我要继续努力,把更多的非遗元素、绍兴元素与布艺结合起来,推出更多不一样的作品,为绍兴文商旅发展添砖加瓦。”李菊敏眼里充满着光芒。
李菊敏在给青少年上公益课。
李菊敏编织的麻绳提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