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讲尧舜禹故事,才能更好地传承
日期:09-24
■ 记者 殷俊
本报讯 9月22日下午,“尧舜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会上,举行了《大舜传》《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新书发布仪式。两书首次以传记与地域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了舜帝生平事迹与浙江尧舜文化遗迹。
《大舜传》由李永鑫、何俊杰编著,《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则由邱志荣、何俊杰、张卫东主编。据介绍,浙江境内现存尧舜遗迹128处,其中舜迹109处,《大舜传》以历史文献与民间传说为基础,结合近年考古发现,生动还原舜帝“德孝治国”的生平轨迹。而《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则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互证,首次全面呈现尧舜文化在浙江的传播路径。
中国文史出版社编审王文运表示,两书的出版填补了尧舜文化系统性研究的空白,为后续学术探索与大众传播提供了重要文本基础。
研讨会上,中国水利博物馆、绍兴文理学院联合浙江省绍兴市、湖南省永州市、山西省临汾市发起启动编制《中国尧舜遗迹图》倡议,共同推动这一全国性文化工程。这些地方将整合尧舜核心文化资源,构建完整的遗迹数据库与地理标识系统。
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中国社科院原副秘书长晋保平强调,尧舜禹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大力弘扬尧舜禹文化,讲好尧舜禹故事,有助于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尧舜文化跨区域合作有助于突破地域研究局限。
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杨建武提出,做好尧舜遗迹保护宣传、挖掘研究意义重大,有必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遗迹进行改造提升、数字化保存与活化利用。
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冯建荣表示,此举将打破以往“各守其迹”的研究格局,通过资源互补揭示尧舜文化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传播的历史脉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新视角。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标志着尧舜文化研究和传承进入了新阶段。“让尧舜文化从学术殿堂走向民间烟火,才是对其最好的传承与致敬。”
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崔凤军提出“文化双创”实践路径,一方面依托高校科研力量构建尧舜文化学术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文旅融合开发体验式研学项目,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他透露,下一步将联合中国文旅科技创新研究院,利用VR技术复原尧舜时代生活场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